潘公凯在美首场博物馆展于弗莱伊博物馆举行
弗莱伊博物馆(Frye Art Museum)为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潘公凯(生 于1947年)举办的在美首个博物馆展览目前正在进行,并将持续到1月18日。作为中国著名艺术家庭中的一员,潘公凯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关键性 的角色,他曾先后担任两所著名美术学院的院长,一所是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1996-2001),另一所是位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 (2001-14)。
作为一名中国本土艺术的热忱提倡者,潘公凯带着一位专业人士的热情讲述了二十世纪及二十一世纪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他的艺术实践和学术努 力一直以来都受到存在于20世纪中国水墨艺术中明显的和现代的意识影响。由此也可以推断,21世纪初期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不必然被西方的理论、媒介和实践 所捆绑。
潘公凯相信,由于水墨画具有天生的能力来回应和反射分裂和社会混乱的时期,如在过去百年遍及中华大地的情形,所以它占有优势并繁荣至今。
“潘公凯 :傲然不屈的枯萎莲花”(Pan Gongkai: Withered Lotus Cast in Iron)展是作为弗莱伊博物馆(Frye Art Museum)展览“野口勇和齐白石:北京1930”及“马克•托比与滕白也:西雅图/上海”的一个补充,后者专注于20世纪早期中国和西方艺术的交流, 也证明了中国毛笔画对那个时期美国绘画和雕塑的有力影响。
为了当前的这个展览,潘公凯创作了一幅大型的水墨画《傲然不屈的枯萎莲花》(Withered Lotus Cast in Iron),是他在枯萎莲花主题之上的一个演变,这也是他代表中国参加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时所选择的主题。繁花落尽成山,而后将“朴素的华丽”悄然融 入到山丘峡谷之中,这是潘公凯赞赏的,也是源于一种自然的美学视角,以他的话来说就是“拒绝伪装的外在、华丽和浅薄的美”。
作为过去文学大师颂扬的一个主题,“枯萎的莲花”暗示了一种寒苦的感觉和创伤,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然而,在潘公凯的画中,秋天的繁花既不衰败也不羸弱,相反它们饱含力量“像是钢铁铸就”。在水墨背景中,涉及铁的元素是不常见的。
弗莱伊博物馆馆长丹兹克尔(Jo-Anne Birnie Danzker)记述到“通过铁的意象来铸就枯萎的莲花,潘公凯让我们想起了莲花忍耐的力量,它可以存活千年,并具有休眠之后复活的能力。 这也是潘对中国三千年水墨传统持久意义的美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