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参:艺术家张晋个展将开幕
展览名称:晚参 - 张晋 2014
艺术家:张晋
出品人:谷燕
学术支持:王度 隋建国
展览时间:2014年11月29日——2014年12月15日
开幕时间:2014年11月29日下午3:00
主办:北京元典美术馆
地点:北京市 朝阳区 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有多少张晋,可以重来
张晋,不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大概与所有一颗红心的父母给孩子起的名字一样普通,跟张三,李四一样常见。这个名字,普通得总得让人再问一句“哪个张晋?”。从搜索引擎上查找这个名字,可以出来103000个结果,加上“艺术家”三字,也还有25700个结果。而我们要说的这一个张晋,却从所有的搜索结果里消失了。
如果问年轻的艺术“圈里人”,估计没几个能对这个张晋有所认识。艺术圈是个容易淡忘的群体,正如几月前隋建国先生所说“三年一代艺术工作者”,三年没有动静的艺术家,基本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这个常被误会是“演艺圈过来串场”的张晋,有整整十年没有在国内做过任何举动。
张晋一直说2014年是“张晋年”,因为这一年,演员张晋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而跨行玩摄影的张晋也得了一个国际大奖*。似乎叫“张晋”的都能因这个名字分得一些好运气。所以,沉寂了数年的张晋,也磨拳霍霍地准备大展身手。他也不是没有大展过身手,只是没有机会以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身份来展示,只是在当代艺术还并不红火的时候,有些展示虽然声势浩大,却未必能有持续的发酵效应,尤其在喜新厌旧的当下,以一个游走交杂的身份。从2004年的“城市红装——法国当代艺术展”到2008年的奥运接火遗址雕塑景观公园,没有一件不是“大事”,个人在事件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显得渺小而无足轻重。而在蛰伏的数年时间里,张晋也一直在寻找一个重新亮相的定位,最终,对艺术的坚持,让他仍然选择了艺术家的身份作为自己的标签。
然而,他却不是那种可以符号化的艺术家。从早年跟黄锐一起玩当代的陶艺尝试,到后来跟Pierre Hyughe等法国大师一起跨界合作,颠覆保守传统的文化古城,他不在任何一个形式与模式里停留。这个年过不惑依然玩心不减的老少年一直都不按牌理出牌,他对世界有自己的一套认识与逻辑,有时候让旁人大跌眼镜却又不得不击节称绝。在经过数年的自我解读与梳理之后,他通过两件老作品的新呈现,来交出一份答卷,完成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迈出承前启后的一步。
这次在元典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一件是甫一面世就遭到封禁的作品,一件是历经十年完成的作品。他说,做了十年,其实或者应该说是等了十年,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来亮相。在中戏舞美系的学习背景,让他的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舞台感。在他的眼里,作品不是一个孤立的物件,是与时间、空间反复对话交错的产物,你不可能在脱离了空间的情况下去看他的作品,也不可能忽略身在其中的时间流逝。从90年代就转战国外艺术领域的张晋,也许错过了在国内攒人气的时光,却拥有了不一样的视角与眼界,让他更专注于作品的细节及完整度,而不计成本地去完成它们。也许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最终选择艺术家的标签,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执着与不妥协才合情合理。
这一个张晋,不是演员,不是摄影师,他不在镜头前,也不在镜头后。他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华丽转身,从头再来,以艺术的名义。
*此处指张晋获得2012年三影堂摄影奖,年份有误。
张晋
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
1970年出生
展览
1992年 “369”现代艺术参与展,雕塑作品《狂人的假日》、装置作品《放我回人间》, 群展 山东
1993年 中国现代陶艺个展
1994年 珠海现代雕塑展,作品《藕》个展 珠海
1995年 现代雕塑展,作品《祖》、《大风》 个展 日本 大阪
1998年 现代陶艺作品《道》 个展 日本 大阪
观念雕塑作品《生》 日本 大阪
1999年 现代雕塑作品《藏石》 日本 大阪
现代雕塑作品《棺#1》 英国
现代雕塑作品《棺#2》 日本 大阪
现代雕塑作品《棺#3》 英国
2002年 现代雕塑作品《棺#4》 法国
2003年 视觉艺术作品《喜丧》 法国、德国、意大利
《七日游》世界建筑摄影展 上海、巴黎、威尼斯
装置作品《风、云》 上海
大型海上装置《云》 意大利 威尼斯
2004年 观念雕塑作品《山水》 卢森堡
景观雕塑《心是莲花开》(未实施)
2005年 大型装置《喜宴》
《同行》&《皮影计划》网络首展
2006年 《祭日》大型装置作品
《礼佛》大型装置作品
2008年 观念作品《彩页》植入《雕塑》杂志年鉴
2013年 摄影作品《舞台》 国家博物馆
策划
1992年 策划“369”现代艺术参与展 山东
2000年 策划设计山体景观“阳光舜城叠水景观” 山东
2001年 策划设计山体景观“普利雕塑公园” 山东
2004年 策划组织中法文化年“城市红装——法国当代艺术展” 中国济南
2009年 设计策划了中国2008奥运会接火遗址雕塑景观公园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