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浮世色语--边静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展

2014年09月25日 09:50:5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s.jpg

展览名称:浮世色语--边静个展
展览时间:2014/09/27~2014/10/0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主办)、中国文化创意传媒(协办)
参展艺术家:边静

边静是中央美院毕业的高材生,她早在1992年的毕业创作《我的同学》,就已经充分显示了写实绘画的功力。与当时的绘画潮流同出一脉,边静的油画《我的同学》,也是以一种“近距离”的绘画方式,表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并将她们放入某种陌生情境中,与艺术史上的一些经典图式,如蒙娜丽莎、圣母玛利亚等并置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既真实又荒诞的场景,从而与当时混杂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成为了那个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边静的艺术观念,正是在那个时候奠定的,是社会的巨大转型,使她的视角自觉地转向了对人的命运的关照。同时,这种近距离关注又使得边静的绘画,与整体的“后89”艺术思潮相对应,具有了典型的时代特征。

以“85新潮”为代表,掀起的新潮美术运动,主要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参照,来改变自身单一的审美模式,启迪社会的多样性与不同的艺术创造。但是,由于给艺术强加了太多的社会性内容,所以,在思想启蒙的同时,往往也抽离了艺术的个人化因素,而使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宏大叙事。事实上,参与“85新潮”的艺术家,大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经历了“文革”,也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可谓历经苦难,饱经沧桑,身上有着太多的社会主义经验。故而,他们的启蒙话题中,仍然沿袭着某种心忧天下的情怀,以及集体主义思想。但是,九十年代以后涌现出的这些年轻艺术家,则与他们有所不同了。首先是这些人没有那么多的苦难记忆,其次是他们对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也大都只是蜻蜓点水,受其影响而已。而正当他们将这种影响转换成动力,雄心勃勃、蓄势待发时,理想却受到了现实的重创。所以,他们只有退回自身,重新以现实为依据,来寻找表达的突破口。这是“后89”艺术思潮与“85新潮”截然不同的地方。边静早年的艺术创作,也属于“后89”艺术思潮的一部分,反映了1989年之后某种价值观的流变。

边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自小受父亲影响学习绘画,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八十年代初,边静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工艺美校,毕业后,又考上中央美院壁画系继续深造。可以说,边静作为“60后”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她的成长也同样折射了这一代人的经历。也就是说,这一代人虽然也经历了“文革”的封闭,以及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但对于这两个时代而言,都只是一个旁观者。这种旁观姿态,使得他们对宏大叙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会心存疑虑。这是1989年以后,“60后”艺术家集体出场时,纷纷退到自我状态,以“近距离”关照身边事物的内在动因。但是,与许多同代艺术家不同的是,边静的这种“近距离”方式,除了记录日常生活的平淡与无聊之外,还对这种状态注入了脉脉温情。或许,这跟边静的女性意识有关,也或许是她的同情心使然。总之,这种温馨的人文关怀,构成了边静后来艺术创作的思想基调。

1992年,边静从中央美院毕业,之后从事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这段经历无疑开阔了边静的视野,也丰富了她的感受,尤其是与一些社会边缘人打交道,更使她对社会的纷扰与复杂的人性,有了更多切身的认识。边静后来的艺术创作,其观念主旨就是由来于此,主要是表现了社会规训下各种扭曲的人性,以及从情色角度的心理抚慰和性爱角度的精神释放。事实上,情色与性爱在当代已俨然成了一个显学,尤其是与压抑的文明社会并置在一起,基本上构成了当代社会最为核心的文化话题。著名法国哲学家福柯,就曾以“性的社会”来概括现代社会,并从中发现了由性压抑导致社会各个领域的压抑与规训,构成了当代社会的自我垄断机制与权力控制话语。因此,当代意义上的文化批判,就不仅仅只是社会与政治了,还有生成这种批判机制的文明自身。福柯的理论,基本上构成了当代思想史的基石,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价值导向。

边静也或多或少接触过福柯和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化理论,但她的绘画作品,并不是从理论中生发出来的,而是受感觉的支配,有感而发。所以,在边静后来的这些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理性设计的成分,看到的只是率性的笔触,绚丽的颜色,以及一些虚幻的图像。表现主义作为一种直抒胸臆的语言方式,被边静所吸收,使她的画面一改过去的写实造型与灰色沉郁的风格,具有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与此同时,一些行行色色的都市男女,被拉入边静的画面,构成了一幕幕现代人的独特生命景观,既有男欢女爱的场面,也有相拥而泣的情景,还有一些孤独个体迷茫无助的哀叹……总之,所有画面都充满着躁动不安,以及躁动之后的颓废、消沉,乃至绝望。可以说,边静后来的这些艺术创作,已经植入到了当代生活中最为隐蔽的部分和人性深处最为软弱的地带,深刻地揭示了“性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人的压抑与宰制之后,性的反抗与无奈……

据边静自述,她有过许多这样的朋友,有着原本不错的职业,比如从事化妆类工作和设计类工作等等,属于典型的城市“小资”。在外人看来,这些人生活条件都很不错,但是人们只看到他们光鲜的外面,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而边静在跟他们的交往中,却深深感觉到了他们时尚的外表下面所隐藏的那种无助感,其实就像电灯泡一样,光亮却易碎。所以,脆弱使得他们对情感更具依赖性,常常沉溺于性爱的温存与幻想中。而社会性的压抑与宰制,又最终使得这些幻想流于破灭。于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变本加厉,越来越醉生梦死,也越来越挑战情色与性爱的极限,一次次走向末路狂花……边静正是从这些具体的生命个体中,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压力与冲突,并从中把握了艺术的当代性。边静的表现性语言,即是从这个角度由发而生的,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她所表达的人性题材与情色对象,需要这样一种狂放不羁的语言方式。故而,边静从写实绘画转到表现性绘画,就成了一种必然。

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其价值和意义,一般都是由两个元素组成,一个是语言上的独创性;一个是当代人的问题意识。有不少艺术家敏感于时事,但语言却过不了关;而有些艺术家的语言很成熟,但既没有问题意识,也没有当代视野。边静则不同,她能用娴熟的艺术语言,把握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揭示出幽暗的人性。这些当然得益于她从小打下的绘画基础,以及在中央美院接受的造型训练,同时,也有她多年社会实践的积累在起作用。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边静,赋予了她后来的艺术作品以极强的感染力。说到边静这些作品打动人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这种表现主义风格,附着在了坚实的问题意识上。这使得边静的语言吃进了肉里,不仅只是营造了表面的绚烂,也揭示出了一系列尖锐的社会问题与生存问题。而她用酣畅淋漓的绘画方式,对这些问题重新加以演绎,更是在提示出文明社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同时,将这些深刻的思考转换成了一种美的释怀。

2014.8.15于通州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