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2014年毕业展专题:广美毕业展上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正在改变艺术

2014年06月03日 15:40: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2014毕业展专题

广美新闻.jpg 

5月27日至6月15日,2014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部与研究生部毕业展相继开幕。据展方统计,虽然今年广美毕业展开幕前后广州地区连逢暴雨,但仅以承担本科部毕业展的广美大学城美术馆为例,在上周末的两天时间里便每天接待了超过一万名观众,可谓观者云集。

一千多名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创作者,作品方向从国、油、版、雕、实验艺术一直到视觉艺术设计,上千件不同类别的作品放在一起同时展出。有人说它像个创意市集,花花绿绿热热闹闹,却缺乏让人一见惊叹的天才妙想;有人说年复一年毕业展的共性渐渐大于个性,学生们的作品越来越像他们的指导老师;也有人说广美毕业展比许多公共美术馆的展览更精彩更接地气,去年20万人次的观展人数更可以为此做个注脚…

视觉传达系吴南妮老师给她的学生们定的毕业设计选题是“90后看世界”,这让我们恍然发觉,从这一届开始,毕业生的群体中已经全部是“90后”了。

“90后设计力量”正式走上了舞台,他们想让这个世界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待,经由对新技术的掌握与对新的传播方式的了解,他们也更加擅长去自我表达。

毕业生李慧的作品《90"X》就是这样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一件有点儿难以描述的作品,它是一本杂志,也是一种群落生活的方式。

李慧说她很喜欢杂志和书籍,但也清楚地看到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未来是移动的”。她告诉我们:“杂志算是很传统的行业,现在的杂志都觉得自己也要开通线上模式,把内容放到网上去,但这仅仅是最浅层的在线,并没有用互联网的方式去经营,我想做的就是一个突破线上线下界限的模式”。

这本叫《90"X》的杂志,是线上APP与线下杂志与读者的一种纽带,在线抛出话题,让用户参与,线下杂志的内容全部围绕着线上话题而产生。它更像是一个90后的青年组织,通过线上社交圈把大家聚集到线下。指导老师对这件作品的评价是,“挺贴近时代的一个设计,很有可能明天的杂志就是这样的”。

这是生活在无处不在的新媒介中的90后所思考的生活方式—主动性传播、圈子化获取信息。今年美院毕业展有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毕业设计团队们纷纷主动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方式自我传播,力度之大是前几年未见的。

广美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绍强教授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专门用李慧的作品做例子,来说明广美视觉毕业生的特点。“整体来看,学生的创作开始跟互联网、高科技结合,与这个时代的现实相结合。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也是伦理精神层面的。学生们也对科技非常感兴趣,今年许多作品体现出他们对科技手段的尝试和对互联网伦理下的社会现实的思考。”

的确,走到位于广美大学城美术馆负一层的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展场,你会看到许多声、光、电、磁、体感互动的大型装置。有基于云处理系统的家庭异地沟通亲情系统,有沉浸式音乐交互空间设计,有新媒体互动窗户设计,有可穿戴的空气过滤装置……最令人惊奇的是结合了基因表达的芯片数据和蚕的基因数据的数据可视化呈现《蚕的生命周期》,作者冯佩莹希望通过它能够助于科学家观察蚕的生命周期基因表达所发生的变化。

雕塑系教授陈克在去年美院毕业展时就曾对信息时报记者提及新技术对雕塑观念的某种改变—在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造型能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

当时他举了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的例子,来说明“形似”不是雕塑的标准:“将来3D打印技术必然会像现在的数码照相技术一样廉价便捷地走进每个家庭,怎么把东西做得像就不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是创作者独一无二的观念和情感的表达”。有趣的是,今年果然有雕塑系的同学用3D打印技术来做毕业创作。

陈克介绍说:“多年以前,广美就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十几年前就高价购回一件仿形铣,那个时候应该叫数控机床,其实同样是把一个3D数据输进机床然后用铣刀铣出来,和今天我们说的3D打印就是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已,那时候我们可能用木头,今天3D打印的技术在材料的研发上向前走,把一种类似塑料、树脂的东西熔解之后按照数据塑形或者雕刻。今年我们就有一个同学做了这样的尝试,他做了一种透明的打印,把技术和他对社会关注的东西融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