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黛尔·阿德楠(Etel Adnan)中国首亮相常青画廊
2014年3月15日下午,伊黛尔·阿德楠(Etel Adna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在常青画廊开幕。关于这位老人,她是毕业于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位通晓音乐、诗歌、写作的才女,是一位引领黎巴嫩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一位多明尼加大学的哲学教授,更是一位耄耋之年还在跟随着灵感、满怀饱满热情继续创作的艺术家。
阿德楠不是在述说什么,她只是在一路引领
在此次展览中,阿德楠为我们展示了她近两年来创作的大理石屏风、纸本水墨和一系列小型油画作品。这些油画看似是在描绘风景,但手法却与只是简单地描绘所见物又有所不同——它们其实在试图揭示隐藏在所见物背后的那个世界——在绘画中追溯生命的源头、呈现造物主的美,并传递她对世界深沉的爱。正如阿德楠在她于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所出版的笔记中所言:“对自然的爱也许看似无足轻重,但没有一种爱是不具力量的。这种爱可以使你的生存意义都为之改变。它真的可以。”
虽然这种爱深沉温暖,阿德楠的表达却极为简练、概括,极简的色块,抽象的组合,没有一丝冗余和繁琐,就连画框也十分简单,作品也通常都以《无题》命名,想必这位老人只希望为观众提供一个观望的窗口罢了——越洗练的语言留给人们越宽广的思考,明快的颜色后面是每个人内心的探寻,阿德楠不是在述说什么,她只是在一路引领。
绘画是从对颜色的构想开始的,而对绘画的“阅读”本是一场精神性的欣赏
伊黛尔·阿德楠的作品用一种明确又肯定的手法创作而成,笔触中不带一丝犹豫,也不存任何杂念。她的绘画风格简洁到了严肃的地步,就像她的写作一样。在西蒙•法塔尔(Simone Fattal)为阿德楠所写的文章《超越界限——伊黛尔•阿德楠的文学与艺术》中,西蒙写道:“在她作画时,她将画布像纸一样平摊在桌面上;她从不使用画笔,只用一把刮刀来创作。她用活泼与明亮的色彩慢慢地在画布上画下色块与色团。阿德楠从一开始就是个纯粹的抽象派画家——她时而将大块的色块有趣地排列于画面中,时而令其‘漂浮’在厚重的背景之上;有时她用小色块组成一条仿佛会分割画面的线,有时她又让它们零散地分布在画面的不同角落中。在这些神秘的色块中,往往总会有一个红色色块,而整个画面的构成仿佛都是由它衍生而出。在它周围,整个大的画面——它的能量流、它的整体——像宇宙般出现并且运转。”是的,阿德楠的颜色并不是写实的山川景色,她笔下的色块是她对自然的解读,她的绘画是从对颜色的构想开始的。而观众对其作品的“阅读”也并不仅限于对一系列叠加的色彩的观看,而是在于对整体画面及其精神性的欣赏。
我在寻找一只飞鸟所等待的“气流”
“有一天当我看到一只飞鸟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它等待着气流,当气流来了它就顺势而飞……而那正是我在寻找的,一只飞鸟所等待的“气流”。那就是我的灵感。”在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与伊黛尔•阿德楠的对话中,阿德楠如是说。
的确,无论是诗歌也好,音乐剧也罢,无论阿德楠笔下诞生的是诗集、剧本、还是小说、散文、纪录片文本或是绘画作品,各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形态本是无关紧要的。思想和感动是条流淌的河流,生活和爱带来灵感的暖风,阿德楠打破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界线,让它们彼此杂糅、混合,却那么自然、鲜活。
走在常青画廊偌大的展厅中,被伊黛尔·阿德楠的作品环绕,看那些颜色的述说,它们不刺眼、不跳动,它们尺幅不大,没有华丽的装饰,简单朴素,只是整齐的彼此相邻着,安静,却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走入阿德楠的世界,跟随这位耄耋老人打开一扇新的窗。
伊黛尔•阿德楠(Etel Adnan)
伊黛尔•阿德楠于1925年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她曾在一所由法国修女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并在1950年去巴黎索邦大学攻读哲学。五年后她移居美国,分别在加州大学与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1958年至1972年期间,她在加州多明尼克大学教授哲学。在1972年,她回到黎巴嫩,并在黎巴嫩日报《东方-今日报》担任文学编辑,直至1976年她离开黎巴嫩(黎巴嫩内战爆发于1975年)。现在,她分别生活于巴黎和加州的索萨利托市之间。
阿德楠最着名的小说《Sitt Marie Rose》于1977年获得了法国“法国阿拉伯国家奖章”,并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多国出版,成为战争文学中的经典。
伊黛尔•阿德楠的艺术作品被列入许多私人及博物馆的收藏中。如约旦皇家博物馆、突尼斯当代美术馆、贝鲁特Sursock博物馆、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伦敦大英博物馆、华盛顿世界银行馆藏及华盛顿国际女性艺术博物馆。在2010年,该艺术家参加了伦敦蛇形画廊的“记忆马拉松”项目,在2012年,她的作品展出于第13卡塞尔文献展。她的个展“伊黛尔•阿德楠:艺术是通往天堂之路”将在Mathaf阿拉伯现代博物馆展出,她也将参加2014年的惠特尼双年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