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万物有灵》于深圳OCAT开展

2013年08月30日 09:58:28  来源:艺术中国

“万物有灵”,自19 世纪欧洲人类学开始,即指对万物皆有活动之力的信仰,比如万物皆有精神或灵魂,这种观念尤其存在于非现代文化中。现在人们还是普遍认为万物有灵者的世界观是和现代科学相抵触、不相容的。现代科学家将非现代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观”解释为类似人的特征在自然物上的一种“投射”。万物有灵观也常被限定为 (前现代形式的) 宗教观念, 因而被当成是有别于知识的“信仰”。“万物有灵”最早源自古代西方哲学和神学对“灵魂”概念及其本质的讨论 (“万物有灵”[animism] 的词源是拉丁文“灵魂”[anima]),是19 世纪晚期人类学和心理学领域中探寻人类最初、“原始”宗教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一概念基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假设:“野蛮人”无法认知物质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因而一开始就错误地赋予物质和客体以生命、灵魂或精神——按照客观唯物主义的假定,物质是“死的”。之后心理学研究继续补充:作为文化发展及个人成长的一个阶段,最初产生“万物有灵”的错误认识是基于对“思想万能”的信仰,这导致我们的“意识在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有所反映”(弗洛伊德)。就像“原始人”一样,万物有灵观逐步被书写成一系列虚构的对立面, 建构出一种空间—地理的“外部”和一种原始的、有待进化的“过去”, 以强化和合法化西方帝国现代性。

这个展览项目基于近来对万物有灵观这种惯常理解的去殖民化的尝试。展览质疑了现代假设出来的对生命和非生命、内在和外在现实、自然和文化的区分,而非研究所谓的万物有灵文化。现代性本身真的是建立在对万物有灵观的摒弃上吗?殖民化现代性的作用就如同让这些边界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划界实践”吗?建立博物馆也算是现代对万物有灵观的抨击吗?展览还找到了现代性内部以现代科技媒介和动态经济的模式必然向万物有灵观“回归”的迹象,也对自然、劳动及资本三者的关系提出了质疑。

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Anselm Franke)为2012年台北双年展策展人,现任柏林着名的艺术机构世界文化宫视觉艺术/电影部门主策划人,他将在开幕前期进行演讲,与本地的艺术实践者及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对话。本展览始于安特卫普,已巡展到柏林、伯恩、维也纳和纽约,OCAT深圳是亚洲第一个展出“万物有灵”的艺术机构,该展览将展出30位/组艺术家的32件作品。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