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个展将亮相北京恭王府
主办单位: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策展人: 王东辉
学术指导:张晓凌
展览地点:恭王府∕安善堂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十七号展览时间:2013年6月18日——2013年7月8日
开幕式: 2013年6月18日(周二)下午18:00
刘静,一个充满禅意的女子,认识她,首先要认识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其后才是她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件作品,而是她整个生命气质的写照。她不善言辞,喜欢穿素色的简便衣服,身材略感消瘦却骨感而铮铮,言语极少,似乎在她那里,没有了人世间那些无聊的琐碎,她更像一株朴素的植物,散发着大地的气息。“我实在不会在别人面前讲艺术,我的”心“,我的”艺术“,我要说的”话“, …都在那些小画里了”,她讲这些简单的话时内心清净,越简单的东西,越是难得。这份从容的心,这份清凉和绝然,是洗净铅华后的生命诗情,这素心已闲,自有别样一种静穆娴丽。“空山寂寥的深处,开出了许多魅丽的花朵”因为空,所以滋生了她对于艺术和生命的乌托邦梦境,而“空中有物,物中有声”,那些闲花和器物便成了她心中无上的粉本。
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出的那样深的思想”。对于艺术家刘静来说,她个人的经验和感受也已经不再局限在个人表达的范畴,而是不经意间让我们触发了很多人文联想,不仅是美术方面的,更多的是文化景观意义上的触动。斑驳的青铜器物、陶质和瓷质的碗搭配一朵清丽的小花,早春的玉兰、青绿的枝蔓一点点往上着,时间流过,好象一切都没有尽头。刘静忘情于这每一片小花,每一件朴素的什物,这里尤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有的传统审美之中,新增添了一个元素,既“斑驳”“新绿”的对比,加之大片留白的构图,既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美,婉约而细腻,又有一种时间上的对比,将时间的过去和现在打通,空气在器物上停留,却在那初放的蓓蕾中划过,永恒和无限的情思在她的世界里弥漫开来。“刘静画面中对器物刻画之精妙,又超越传统工笔画的平面技法。一个看似简单的瓷器,要表现出釉色变化和岁月痕迹,对于中国画来说,并不是容易和简单的事。一层层的渲染铺陈,一次次的等待蜕变,使得每一件器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精神。而那些被置于器物之上的植物花卉,以一叶知春秋的方式体现人生冷暖、世态炎凉,更是含蓄而有深意。”这是评论家王艺先生对她作品的诠释,可见她对自己作品细节的超控和把握,也体现了她对视觉体验的极限追求。何为有?何为无?是表象,还是真无;是真有,还是幻象?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向自己发问,但是如果没有内心清澈,即使梅花枝上已经春满十分,也不会感到满园的春意盎然。“花欲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刘静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女子,预言式地、象征性地显示了她对于美特有的感受能力和追求方式。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齐物论》”,静观正为我们提供和展示了这样的视角和解读的空间。“纵目横斜千万美,一枝一叶最有情。刘静的内世界,镂金雕玉,平淡天真,富足的古代中国压抑不住的富足生活常态中人们所追求的那种日常饮食起居中的无所不在的平淡天真,作为传统,在刘静的绘画中,再次复活了。”着名中国艺术理论家付京生先生如是说。
本次展作为恭王府的艺术系列展,届时将展出艺术家刘静最近一年创作的24件工笔作品,以及数十件艺术家的篆刻闲章,全面展示一个女画家的内心世界和艺术创作,展览将从2013年6月18日持续到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