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许振山水画展五四青年节开幕

2013年05月04日 11:03:41  来源:新浪收藏

主办单位:环铁时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元亨书画院

展览时间:2013年5月4日-2013年6月21日

开幕酒会:2013年5月4日下午3:00

展览地点:环铁时代美术馆二层

参展艺术家:许振

地址:朝阳区大山子环铁艺术城内环铁时代美术馆

许振先生是我的多年好友,为新黄山画派的领军人物,以大写意黄山知名。身为安徽六安人士,他对自己家乡的黄山情有独钟。对石涛、渐江、八大等的山水画下了大工夫。对我国现当代山水大家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亦潜心研究。在师古人、师前人的同时,许振在师造化上更是与黄山“相看两不厌”。近年他常常大半年在黄山写生,独自一人遍访黄山奇峰,其中不乏尚未开放的险境。甚至连大年三十都在黄山度过。“外师造化,中得心原”,许振在长年的实践探索中,终于神遇黄山,得道而归。而他的大写意黄山长卷,也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赞赏。他也因此成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因讲学的原因,曾八上黄山。可以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于我早已体会颇深了。而画黄山的画家,更是代不乏人。可真正得黄山三昧,令我眼前一亮的,还颇不多见。许振的黄山,与众不同。观许振的黄山长卷,不由人不由然想起了黄山的大气磅礴,席卷八荒、荡气回肠。黄山,以她的奇峰、怪石、云海、古松、瀑布着称,令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丹青高手倾倒。而黄山最美的境界,当为雨后云蒸雾蔚之境。这也是最难表现的。许多画家描绘黄山,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终无所获,无功而返;有的穷其一生探索,仍是抱憾而终。

黄山,令很多丹青高手视为畏途。许振画黄山,其着眼点不只在“技”上。他读古人的画,更读书,读黄山。读文史哲,参禅悟道。其不止得黄山的形,更得黄山的“神”。他将黄山归结为一个“仙”字。古语讲“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许振心中的黄山,就是仙人居住的“仙境”。而雨后的黄山,云雾缭绕,水气氤氲,亦真亦幻,变化万千。许振的黄山长卷,正是把握了一个“仙”字,以大开大合的画面,在点、线、面、黑、白、灰之间,挥洒出一幕幕黄山的雨后画卷。

许振画黄山喜画长卷,而长卷是最不易表现的。中国的山水画,最容易画得千人一面,最不易画出自己的面貌。特别是长卷,构图的变化就是一大挑战。正是得益于长年对黄山的理解与感悟,黄山早已深深地融进许振的生命,每每心有所动,激情澎湃,许振便泼墨挥毫,一笔下去,山峰兀立,水气淋漓;以水破之,大笔一扫,云开雾散。兴之所至,一幅黄山长卷就跃然纸上了。这里有长年积累的必然,也有兴之所至的偶然。许振画黄山,并不是时时处处都可以信笔拈来的。许多时候,倘若不在状态,也绝然画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有许多时候,朋友看到他的一幅作品,或收藏家看上了他的一幅画,希望收藏一张一样的画。但常常遭到许振的拒绝。因为许振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兴之所至的结果,时过境迁,状态不同,心境有别,他不可能创作出与原来的作品一模一样的画来。也就是说,许振的每一幅画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在一幅画中,许振往往格外注意结构与画面的节奏感。将山峰的重墨、浓墨巧妙地分布开来,形成轻重缓急的韵律,看似一块块墨色,在氤氲的云气中,让人感到断岭连峰,气脉相通。这在水墨长卷中是最难表现的。许振的黄山长卷对节奏感的自觉追求,不经意间成就了他的黄山长卷的独特的动感。一般的山水画家表现山水,山多为厚重的、静止的。而云则表现为流动的。许振所画黄山长卷,则与众不同。他笔下的云是流动的,山峰也是跃动的。远观之,就像一条长龙飞舞于云中。真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引出无尽的遐想。将黄山,皇帝之山的神采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表现,在黄山画史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也暗合了中华民族巨龙腾飞的时代感。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大处落墨,小心收拾,也是许振黄山长卷的一大特点。在大写山水的关节处,以小写的方式勾勒出亭台楼阁,以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对比效果。许振的大写意黄山长卷,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面貌。业内的评论家与名家充分肯定了他的探索精神与成就。大家正期许着许振拿出更多黄山长卷的精品时,不安于现状的许振又萌发了新的创作冲动。许振不愿因袭古人,更不愿意重复自己。它所追求的是“入古出新”是“笔墨当随时代”。于是,他又开始了一次大胆的探索——水韵青花的探索。

许振对水韵青花的探索,并非一时之心血来潮。这起源于一次收藏家请他画四条屏。其中有青有水墨、青绿、有朱砂,他还画了一幅青花色的黄山图。结果藏家和自己大为感动,非常满意。于是,许振便萌生了探索以青花之色画黄山的想法。青色,在我国古代是天的象征。青金石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玉石的一种,更是藏传佛教的八宝之一。古代天子在天坛祭天,朝珠都要佩戴以青金石制作的,以便沟通上天。在古埃及天青石被看作“圣石”,因为蓝色是神的颜色,和黄金一样贵。即使在西方,青蓝色也是上天力量的象征。西方中世纪早期的绘画作品中,青蓝的颜色代表至高无上,圣母在画像中穿青蓝色的衣服。在现代意识里,纯白色和代表天神的蓝色构成代表高贵品质的颜色。({德}爱娃·海勒着、吴彤译《色彩的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6——18页)

我国古代的青花瓷器,给了许振灵感—高雅、精致、宁静。在黄山采风时,雨过天晴,轻纱般飘渺的白云间,青翠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一幅青花绘就的山水仙境。而唯一不同的是,青花瓷虽高雅,但却是静止的。而雨后黄山的青花仙境,却是活的,流动的,气象万千、变幻无穷的。有了第一次的探索成功,大大提高了许振的情绪。多年的水墨黄山创作,使许振认识到,以青花色表现黄山,是青花在纸质媒介上的创作,最根本与最关键的是水的把握。瓷器的青花,其高雅、精致、隽永,关键在一个“火”字:火候的掌握,火的温度控制、器物与火的距离;青花山水则在于水的把握:水的质量、水的多少、用水时间的把握。在许振的心中,以青花画黄山,水就是绘事中的“道”。诚如老子所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处于众人厌恶的低下之处,因而最近于道)。”在青花山水的探索中,许振得益于对“道”的把握,即对水的把握。在“道”统驭下水与青花色的运用。有无相生,水与青花的碰撞、排斥、融合、裂变、显现出无限生机。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水与青花的碰撞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朦胧、悠远、深邃、宏阔;有时则是一种恍恍惚惚、浑沌一体的状态;但仔细读来,则气象万千。真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经过反复摸索,许振终于掌握了青花山水的规律。凡成功的作品,均为水与青花自然碰撞、晕散的结果。或以水破青花,或以青花溶于水。而其中的时间节点是至关重要的。许振说,“时间早一点儿、晚一点儿均不行,而要控制到恰到好处。只有留住水气,才能体现出水韵青花的韵味”。

许振的水韵青花,既可远观,亦可近看。既有空灵飘逸的整体感,也有水色碰撞生成的山石肌理,宛若天成。而青花山水的创作,即不同于青花瓷,又有别于传统水墨的全新的绘画语言。以没骨法最为理想,而传统线条及山石的皴法,则不宜多用。山石的走向、肌理皆以水韵表现,则可尽显水韵青花山水之神韵:其空灵、氤氲、通透、缥缈、灵动、纯粹。相反,如过多运用线条,则显得太实,破坏了水韵青花的空灵。以青花一种颜色画黄山,画山水,并非只是简单的换一种颜色表现,而是以一种新的绘画语言,表现中国山水的新的突破。其与黄宾虹的积墨、张大千的泼墨泼彩、李可染的逆光黑山白水、大面积朱砂厚积的万山红遍异曲同工,丰富了我国山水画的绘画语言,开创了水韵青花的新的绘画手法。我们期待着,许振的水韵青花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