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新绘画邀请展22日开展
用手去表现具有高度的传统技术,还是用心去表达中国绘画的时代精神,这是所有中国水墨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精神不仅仅是技法的炫耀与构图的巧思经营,而应是随时代而转变的精神气质以及具有自我意识的情绪表述:这是绘画艺术的根本所在,也是传统文化血脉中不变的基因。当中国绘画史步入21世纪,画家面对的首要问题并不是如何在传统视觉经验体系中进行有效地变革与突围,而是如何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新文化体系进行再融合。
东西方文化之间实质性的交融与碰撞已有百余年历史,从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史看,无论是形式或方法,还是内容和思维模式,很多水墨画的大家都对西方艺术进行了的借鉴:林风眠对西方现代艺术新语境所作的媒介转换;徐悲鸿、蒋兆和对人物造型与透视关系上所作的笔墨嫁接;张大千泼彩山水与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错综复杂的关系;傅抱石、李可染作品与印象派之间的渊源;即便是坚守传统,抵制西方影响的齐白石与黄宾虹,也同样对西方绘画表现手法作了简单的自我改良式的借鉴。毋庸置疑,这些大师的成功恰恰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得益于他们在坚守传统文化精神品质基础上对新的方式方法进行的有效兼容。之后,随着政治宣传的需求,西方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更为广泛的在中国水墨画这一土壤中生根发芽,但由于传统思想观念与思维惯性等束缚,这一时期的水墨画作品在形式与面貌上对西方技法的嫁接反而不大。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东西方绘画技巧和风格的融合才真正达到了顶峰:思想的叛逆在此时得到发展,固守的传统观念逐渐瓦解,各种西方艺术流派的体貌特征也几乎成为了突破中国水墨画发展瓶颈的法宝。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种文化姿态逐渐形成两个对立阵营分庭抗争。保守派坚持笔墨底线与传统文人风格的审美意趣,而革新派则强调跳开媒介的束缚并多角度接纳西方艺术思想,矛盾与冲突、激辩与争逐始终未能停息。实际上,生存环境的改变已将两种文化有效地融在一起,进而形成全新的视觉经验体系。当我们去审视两种文化阵营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保守主义者的作品中总会不时流露出具有西化特质的语境及表达形式;革新派里受西化影响至深的激进主义者的作品中,极具民族性的传统精神与语言结构也从未改变。
文化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思维与行为的可能,方政和、祝铮鸣、苏柏斗、周雪、董婷竹、李晶彬、王晖、贾宝锋这一批画家在工笔画这一传统语言形式下用画面为我们展现出了艺术多样性。在他们的作品中,主体语言形式并未产生过大差异,但作品的风格面貌迥异,差异化尤为明显。方政和亲近传统,作品中传达出对传统精神的敬畏感,祝铮鸣作品则重“语义”轻“语言”,对传统题材与形式表现出刻意回避。前者在行为上作全新的视觉传达,后者则侧重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现代性。方政和展示给我们的是具有传统文人气质与精神的新派花鸟画,他对东西方绘画的融合体现在他对宋院体花鸟画的改良上。他借鉴了西画的透视效果与色彩表现,对画面的背景加以渲染,强调透视关系的同时加以氛围的烘托,从而使画面中产生出光影效果,这种笔墨形式上的处理使得画面主体物象变得更加自然鲜活。祝铮鸣的作品更注重于精神反思,思维模式与表达形式也更趋于西化。她将人体之美作为展示主体,但表现手法上并没有陷于以写实为基础的造型处理上。在这些虚构出来的躯体中安置着自我精神世界里不愿直白表露的意识与情绪,那画中人物表情默然、静穆,在虚空的世界里或走或停、或坐或立,画面里透着如东方佛教题材所特有的异乎寻常的静谧。实用主义的兼容与思想意识形态的兼容在二人的作品风格与面貌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画面表述中,苏柏斗与周雪可互为参照。他们都着力于营造出虚幻的精神世界,试图在情节虚构中获得语言表达的快感。苏柏斗的作品将写实造型与传统水墨的表现手法对接,这两种原本非同一道场的语言形式在他的笔下得到完美合一的展示。他的画作常常以传达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两种相互对立的生命体时常被安置在同一空间,与时空逻辑矛盾,在主体进行的图像虚构中呈现出一种精神反思。周雪作品中的融合是绘画技术技巧性与当代思想意识形态的融合,这种融合更多体现在她对新工笔手法的尝试与新图式风格的创造上。技术技巧上的展现退居次位,而画面所要传达的趣味性、思想性、指向性被强化,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与自我情绪的表述更加直白,却又巧妙。
董婷竹的作品中总泛着浅浅的禅意,这是她对佛教理论体系认同后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审美意趣。李晶彬表达着对于中国绘画传统线性表达的尊崇,他的作品虽与佛教题材无甚关联,但作品中却有着跳开宗教题材传播性后的形式美感。两人作品相比较,一个尚繁、一个就简。一个是笔触繁密而画面至简,干干净净,轻松舒朗,将造境至于首位;一个是笔意简巧而意趣盎然,重造型、重表现,在符号化视觉标注的基础之上表达自我情感。他们的作品更多停留在对传统精神的表达之中,在对西方文化的兼容上则直取表面的图式与构成。董婷竹擅长于用满构图来处理画面,表现形式不过多因循传统技法,意在阐释一种自由主义情怀;李晶彬的作品则借鉴西方人物画的构图,背景色的填充与大色块的布局令画面更具张力。王晖的作品更像是在进行花鸟画题材的“架上装置”。固有的传统造型与视觉符号被结合于现实的空间,并使其与现实中的物象发生关联,在光影与色彩的转换中被措置、被拼接、被解构,从而形成新的语义结构,使得花鸟画这一传统题材也多了几分叙事性。贾宝锋的作品对于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兼容则显得更加清晰,他试图在传统中国水墨画的媒介中探索更多语言表达的可能性。一面是合盘西化的图示面貌,透视、光影与造型;一面是水墨肌理、笔墨渲染与各种技术技巧的叠加:作品的当代风格与传统艺术形式交替运用并形成互补。
“族群与族群之间的融合形成社会,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互补构成文化”。社会在融合中进步,文化在交汇中发展,而实际问题在于融合过程中是“兼容”还是“被兼容”。代表民族化、本土化的“传统文化气质”日渐式微,中国水墨新绘画的精神是否尚在?被殖民化的、非本土化的“新文化体系”逐渐壮大,代表艺术思想本质的自我意识能否回归?融合又不被殖民性文化所奴役,在文化兼容过程中仍能展示自身民族文化气质与文化实力,这才是中国水墨新绘画发展的方向。
展览时间:2012-9-22至2012-10-10
主办:北京雍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