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中国想象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开展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有别于以往任何区域的任何一届国际双年展或三年展。本届广州三年展通过对广东美术馆的改扩建工程的思考,逐步推进展览的时序,把展览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三大部分。继2011年09月22日启动展隆重开幕后,广东美术馆将于2012年1月17日至3月5日举行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一回“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如果说“启动展”是提出问题,那么“项目展”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深化为个案研究。
广州三年展以“回到美术馆自身”作为基点,对美术馆的传统模式向当代模式转换的文化逻辑进行了诸多“元问题”的发问。所以,本次项目展以“去魅中国想象”为主题,进行的一次反思性的、具体性的个案研究。何谓“去魅”?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好几个阶段,从解构传统到模仿西方,再与主流决裂,最后同资本谋合。由此而来的艺术的资本化、市场化、媚俗化开始渗透到艺术价值之中。“去魅”就是艺术领域中的元问题,通过去魅这一过程的实现,当代艺术才可以回到最原始、最纯粹、最真实的生存面貌。所以,它即是一个自我认识(解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升华(重塑)过程。
本次项目展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策划,邀请柏桦、陈小丹、戴光郁、戴耘、董重、冯峰、傅文俊等五十一名当代艺术家,共展出一百余件艺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类型。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尝试回答当代艺术面临的最重要的其中一个问题——艺术家如何挣脱意识形态的枷锁以及金钱至上的阴霾?本次展览作为三年展项目展第一回,它将会成为一个囊括启动展问题的提出,并开启主题展的一个衔接点。所以,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之“去魅中国想象”这一主题的提出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对此,本次项目展将会尝试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强调中国生存经验和文化身份,呈现个体意识和独立思想创作成果,注重艺术家在形式语言和创作手法中,转换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思维智慧和艺术智慧。针对国际接轨中的他者化、资本化和与之相应的符号化、图式化创作倾向,凸显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国历史上下文关系和中国大陆社会现场中,自主出场和重塑价值的问题意识。这一学术重心与“拆与建”的主题紧密相扣。
在“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上,广东美术馆继续坚持与展览时序同步,坚持侧重研究和探讨的展览模式,坚持将展览自身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和研究方式。为此,2012年01月18日广东美术馆将结合展览,邀请皮道坚、杨剑平、鲁虹、王南溟、何桂彦、王春辰等批评家,举行题为“中国想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讨会,合历史与哲学、社会与文化、传统与当下、宗教与技术、自然与生态等命题,着重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下一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在去魅中国想象的过程中,呈现当代艺术“中国性”的策略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