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上海敦煌艺术展 敦煌藏经洞文献真迹现身

2011年10月26日 10:17:14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10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敦煌韵·思路情——甘肃省文化周”开幕式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敦煌艺术展》现场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咸辉、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幼英等出席开幕式。本次甘肃文化周活动将从10月25日持续至10月30日。此次上海国际艺术节甘肃文化周活动内容丰富,其中之一是从10月25日至11月18日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举办的《敦煌艺术展》。此次展览共展出3个原大复制洞窟、10尊彩塑复制品、30幅壁画临本、1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真迹以及大量图片资料。

本次《敦煌艺术展》选出的展品再现了敦煌石窟艺术的盛况,融学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3个原大复制洞窟分别为莫高窟盛唐第45窟、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榆林窟西夏第29窟。其中榆林窟第29窟是首个全部用矿物颜料临摹复制的洞窟,观众可以近距离一睹那些难得一见的壁画,切实感受敦煌石窟的恢弘气势。10尊彩塑复制品是敦煌石窟不同时期彩塑的精品;30幅石窟壁画临摹品,从题材内容上看,有佛经故事、佛像、经变、供养人等,其中不乏鸿篇巨制,如《都督夫人礼佛图》、《观无量寿经变》、《张议潮出行图》、《千手千眼观音》等都是面积达数平方米的临摹品。壁画临摹是敦煌艺术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成立保护管理机构起,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工作者就开始了壁画的临摹工作。此次展览上所见的虽然是临摹品,但它们都是几代敦煌美术工作者的心血结晶,真实还原与再现了敦煌艺术的神韵。现在,敦煌研究院已经总结出起稿、线稿、上色、整体调整、完稿等一整套临摹技法,建立了以客观临摹、整体临摹和复原临摹为基本方法的敦煌壁画临摹体系。

展览大厅里的巨型涅盘卧佛出自着名的第158窟,按照4:5的比例复制,在开幕式现场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比巨型卧佛更为珍贵的,是看似并不起眼的1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其中《三国志·步骘传》残卷,据考证为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抄本,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早期写本之一;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手书的《酒账单》,记录的用酒账单,反映了宋朝敦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说苑反质篇》(汉·刘向)抄本为该着作传世最早的唐写孤本,该篇在宋朝即佚失,目前通行的《反质篇》均出自宋末以高丽本为底本之校定重刻本;而《张君义勲告》在已知的5万件敦煌遗书中仅此一件,由张大千于1941年得于莫高窟窟前沙堆中,该文献除了可借以研究唐告身制度(官职委任)之外,还详细记录了同时受勲的不同民族的263人的姓名籍贯,为研究西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重要资料。

敦煌藏经洞文物中所发现的古代写本、刻本数量多达5万余件,时间上起晋代,下迄宋初。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科技,以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许多方面。写本和刻本使用的文字,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于阗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藏经洞的艺术品,主要有绘制在绢、布、纸上的美术品和部分丝绸织绣品,有彩画、白描图、版画等,大部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绘画作品,小部分是作为插图,散见于写本中,大多是唐、五代、宋初时期的作品。藏经洞文物的世纪性发现对于研究中古时期中外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届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周的活动,还有大型乐舞《敦煌韵》、音乐剧《花儿与少年》、世纪广场天天演《西部风情》歌舞专场,以及由敦煌研究专家樊锦诗主讲的敦煌石窟文化讲座。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