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美院新力量”全国美术学院优秀油画作品展

2011年09月29日 11:05: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展览城市: 广东 - 东莞
策 展 人: 李伟洲 肖继云
学术主持: 吴杨波
展览时间: 2011-09-30~2011-11-20
开幕酒会: 2011年9月30日16:00
展览地点: 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
主办单位: 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 东莞市收藏家协会
承办单位: 深联地产
备  注: 第二站:肇庆端砚展览馆
展期:2011年12月17日至12月31日

中国油画教育从民国时的启蒙期开始,就被植入了二元对立的哈姆雷特式的逻辑死胡同:要么先锋,不先锋就是保守,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能。这种二元对立的油画观可以追溯到西方沙龙制度(古典贵族趣味、体制内)和印象派(现代中产阶级趣味、体制外)的对立。在西方,最终后者战胜了前者,现代主义潮流压倒一切。中国油画在最初向西方学习的阶段,这种新旧拮抗、新力量胜出的范式,在中国油画的基因中深深地留下烙印。民国着名的“两徐之争”就是一个明证:徐悲鸿因为看不惯现代派而招致以徐志摩为首的摩登人士一片骂声,最终徐悲鸿不得不偃旗息鼓,黯然退出了上海的文艺圈,转而北上发展。

尽管如此,中国的国情却并不是现代主义生长的合适土壤。从两徐之争到现在已将近一个世纪,中国民众仍然对“古典贵族趣味”的沙龙油画艺术热情不减;现代主义却相反,只在某些时刻在精英分子那里略占上风。于是中国油画发展至今自然形成两大阵营:当代——由现代派的前卫精神主导,标榜自己的精英叛逆立场;古典——宣扬自己在挖掘人性深度上做出的贡献,标榜自己的经典性。正如格林伯格在《前卫文化和庸俗》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令人费解的形式主义在精英立场上大行其道,而古典主义因为拥有无数拥趸而被视为滑向庸俗。目前,这两大派系此消彼长,但两者谁也取得不了压倒性的优势。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中国油画总是会关注新一代年轻油画家的立场问题——尽管多数人都承认古典趣味的油画在感性上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在舆论层面,标榜精英的“当代”在理性上一贯占据优势。于是,“当代”就成为衡量年轻艺术家的底线:一切新艺术都必须是当代的、精英的、思想性的。尽管如此,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经常见到的事实是:年轻人拿不出新鲜的思想,他们只是从一种流行的思想转移到另一种。从政治波普转向艳俗,从艳俗艺术转向卡通风格,从卡通风格转向现在最流行的意象表现主义。事实上,这些“当代”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的艺术思潮并不是艺术家们的独创,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由理论家和策展人炮制和精心策划的结果;艺术家只是跟风借用而已。如此一来,年轻艺术家的所谓“新势力”,大部分只是在不再新鲜的流行思潮下对某种图式的批量化个性翻版,这些作品充其量只能在数年之内填充附弄风雅的为时尚爱好者而建的酒吧的空白墙壁。
这种过于强调“当代”性的二元对立型思维模式,该终结了。

2011年,在这个艺术缺乏新思想、一切图式风格都成为老古董、艺术创作疲乏无力的年代,我们也许需要的是换个角度去想一想:是否在艺术中体现新思想,就是衡量艺术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当代”变得“不当代”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新检视一下以往的褒贬标准是否过于偏激?明明可以两全其美的事,为何偏要成为水火不容?我们是否可以回到“作品很感人”这样的标准上去而不要再讨论“当代”或者“不当代”的问题?在这个名为“美院新力量”的展览中,包括了来自全国八大美院的年轻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或为艺术家的初试啼声、或为经年之作,不管风格是否成熟、内容是否深刻,这些艺术家大多勇气可嘉,画面效果可圈可点。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流行的图式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年轻艺术家们在尝试恢复对这个世界的感性认知。这,才是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吴杨波 2011年9月于小谷围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