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纪念建党90周年 全国书画大展隆重开幕

2011年07月20日 09:21:14  来源:光明网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光明日报》举办了“光明的中国——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2011年7月20日,该展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艺术家们“山水花鸟寓深情,丹青笔墨颂盛世”,以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表达对党的深切祝福。

《光明日报》作为党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长期以来,《光明日报》着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书画艺术领域众多名家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浓墨重彩忆光荣岁月

齐白石、陈半丁、李可染、关山月、吴冠中、白雪石、周思聪、刘文西等的国画,舒同、林散之、启功等的书法……一楼展厅里,80余幅大师巨匠的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这些艺术大家,还有冯其庸、欧阳中石、沈鹏、冯远、刘大为、张海、杜滋龄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和学术思想,都曾通过《光明日报》向海内外读者作过生动详尽的介绍与推广。本次展览特意从《光明日报》60余年收藏的800多件作品遴选出85件参展。每件作品都见证着光明人与艺术家之间的友情,记录着那些难忘的岁月。报社摄影美术部的老主任张振声回忆,这些作品中入藏时间最早的是解放初期的齐白石作品《喜上眉梢》,其余大多是收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光明日报》较为关注美术书画,结交了一大批着名的艺术家。因此1984年,《光明日报》创刊35周年之际,向诸多美术书法家发出邀请,绝大多数艺术家都欣然应允,就此也成就了“社藏”作品的班底。此后,《光明日报》在中央媒体中率先开辟了“中国书画”专刊,受到书画家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成为了《光明日报》的朋友。

情真意切结光明情缘

一石激起千层浪,“光明的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甫一发起,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征稿启事发出后仅一周,投稿就纷至沓来,最高峰时一天要收到五六百件。投稿者遍布各个领域,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党史研究专家,已95岁高龄,最小的是一位年仅9岁的河南小学生。短短两个半月,竟然收到投稿5000多件。

中国文学博物馆馆长冯其庸以“光明中华万年和谐”直抒胸臆,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老艺术家欧阳中石以遒劲有力的笔锋题写展标“光明的中国”;全国政协委员、画家杜滋龄说:“参展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们对党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也饱含着他们与《光明日报》几十年来心连心的深情厚谊。”书法家沈鹏专门为建党90周年创作了诗歌,冯远、刘大为、张海、苏士澍等众多着名书画家纷纷挥毫泼墨。

传统笔墨写时代精神

本次书画展中,不仅能看到经典的传统笔墨,而且能明显地感受到作者不断创新、力求突破的努力。

二楼展厅里,一幅被大伙评论为“真潮”的画作很有特点。画家用简单利落的笔触勾勒出几个热情摩登的现代女性,充满活力。作者马自强介绍说:“传统的白描常用来表现古代女性,而我在此基础上加了色彩,来彰显少女们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时代精神更多地体现在作品的题材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文化图书馆的富丰玉从小就生长在沙漠里,擅长画沙漠和骆驼。此次参展的《沙海神韵》,用明亮的色彩描绘了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还有风能发电机。他说:“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才是今天沙海真正的神韵。”

三楼展厅里主要展出的是本次书画展特约的作品。刘大为、冯远、杜滋龄三位着名国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少数民族题材。画面中,不论是赶着羊群的牧羊女、背着木桶的藏族姑娘,还是骑在牛背上的少妇,她们的眼神、面庞和身形无声地表达着一种不可抑制的幸福。画面上只是少数民族女性生活中的一个瞬间,表现的却是画面外精彩纷呈的世界。

传统与时尚并行、经典与创新同步,”“光明的中国”书画大展向人们表达着一个强烈的愿望:“见证历史,书写未来,为了建设一个光明的中国。”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