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素描—新中国画的革命 吴作人学术专题展亮相深圳
2011年6月22日下午,由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负责人朱青生老师策划的吴作人学术专题展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吴作人先生的素描、中国画、油画等作品,其中都是由简约线条所表现他所喜好的牦牛、骆驼、熊猫、鱼、马等动物,这些画面正是策展人用于阐释本次的吴作人学术专题展的思路:基础素描——新中国画的革命?
在展览现场的作品中,观者可以看到一只可爱、憨厚的熊猫背部被吴作人老师用一根线条精准表现出来,其包含着比例、结构、质感与透视。一只骆驼的蹄部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其中已含有两种不同的意念,其一,是结构和解剖上的精准行和力学上的美感。其二,是表现出现实主义的一种态度,在这样饱经风霜的骆驼蹄部饱含着任重道远、勇往直前的精神。还有在画面中描绘水里的鲶鱼,在吴作人先生的一笔勾勒的精确鱼骨,显得它是那么的悠然自得,且更突显吴作人先生的扎实绘画基础。
展览现场不仅能透过展示出的绘画作品对吴作人先生详尽认识,也能透过以下朱青生老师对吴作人先生的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部分文字体味吴作人先生的绘画。由于20世纪的中国处于特殊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阶段,主导方向是向西方求取真理,在政治上表现为吸取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和近代科学思想,在艺术上则是学习现实主义和文艺复兴式的写实方法(制造幻境和准确地模仿造型的能力)。革命和改良两大激进势力已经在中国占据了清晰和明确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吴作人对于在艺术上要以写实方法为根本的观念已经非常坚定和执着。但是,吴作人始终和传统的国画家有所区别。他所选择的中国画道路,与中国画的基本传统轨迹之间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到底是以书法的笔法来抒写一个固定的符号,还是以书法的笔法来表达一个物象?由于吴作人走的是(西方意义上的)画家的道路,他把书法最终归结到对绘画的改进之上,以绘画对现实的概括和表现能力作为艺术的最高成就。这里所说的“绘画”,指的是不脱离实景的画面,即illusion,画面必须与某个对象和物象的透视、解剖和质感以及色彩上的实物存在相联系。因此,吴作人的中国画创作,与中国传统绘画将画变成为“书”、将作画变成“写”的方法,本质上有差异。
一是,吴作人对中国画的研究,反过来对他个人的油画创作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美协所提倡的(脱离欧洲油画传统的)“中国气派”的油画起了重要的作用。二是,中国画上吴作人的直接贡献是,保持着描述对象的比例上的绝对准确,在用笔时注意对物象的结构和解剖的描写。吴作人在中国画实践上特别选择动物作为绘画题材,牦牛、骆驼、熊猫等成为了艺术史上具有标识性的图像记忆。如上所述,吴作人在中国画观念上,并不是要回到传统中国画的程式描写和书法写意的境界,而是要通过一次革命和改造,把中国画变成写实绘画的发展,从而成为一种更为概括和有韵味的绘画方法,并且将之看成是促进包括油画在内的人类绘画的一个发展方向。他在油画方面的贡献已逐步为人所认识,而在中国画方面的追求却在今天不容易被人所意识,其主要原因是,他一直没有选择现实主义艺术观念所侧重的人物画,也没有选择写意传统艺术所偏重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而是选择了动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