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意图”苏谢伟抽象艺术展
策 展 人:陈 默
策展助理:郑 荔
特邀批评:皮道坚 贾方舟 王 林 彭 德 李 磊 殷双喜 吴 鸿 杨 卫 鲁 虹 孙振华 杨小彦 高 岭 李 旭 邹跃进 卢 缓 徐 可
参 展 人:苏谢伟
展 出:上海美术馆
时 间:2010年9月10日—— 9月16日(9月10日14点开幕酒会,15:30学术研讨会)
主题阐释:
所谓“东方意图”, “意”者意念,“图”者图像,是一种在汉语背景下文化内省的图像意识的主动释放。主张人文本体性,强调语言的民族根性,宣泄以图像为表征的精神诉求。按照现代汉语解释:“它通常以设想而未付诸行动的企图、愿望、幻想、理想等方式存在。意图作为动机,是推动人类去行动的现实力量。”很显然,生活化的概念与艺术性的方式,有着表象与内质的悬殊差异,但在精神意念的取向上,却有着不谋而合之妙。不管是作为图像表达的意图,还是设想、愿望、动机的意图,“意图”都在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思考疆域,伴随着时代的更替及历史的不断刷新。
需要区分的是,这里的“东方意图”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有着本质差异。赛义德从“他者”的视角来批判习来已久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西方中心主义”,主张从边缘向中心运动,最后旨在消除所谓“中心”意识。但因其在意识形态和地理文化上的局限性,无法实现他倡导的从本质上将西方试图制约东方而制造的一种政治教义的不良现实进行变革,而作为西方人对东方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体系,“东方主义”始终充当着欧美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支柱。 “东方意图”从东方文化的本体核心出发,在去他者化的语境中,将民族的根性意识率性表达,所以说,二者的立场与视点场域不同,没有可比性。
苏谢伟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朴素清新的“东方意图”。母语文化的深遂根性,孕育了刚柔相剂的磁性和厚德载物的张力,也成为艺术家做功发力的精神基础。他从“基因”到“观想”,从“悟境”到“寻找崇高”、“感受肖邦”,呈现出一条清晰而执着的心路历程。在欲罢不能的追问探索中,以东方文脉为基点的创意构架里,不乏老庄哲学、参禅悟道、阴阳玄理,也将所谓“东方性”与当代文化在跨学科平台和观念意义上做有机混合,以达到多元融汇、文化混搭、古今相通的共和善果。抽象艺术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机遇和困难并存,要做的事很多,要走的路很长。当然,无论何种企图意图,都离不开视觉图像张力最大化的精神追求,惟如此,才有可能实现完善艺术人格的朴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