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讯

“自律的绘画”张立国1985-1992年绘画作品档案展

2010年05月31日 09:39:1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展览时间: 2010-05-30~2010-07-02
开幕酒会: 2010-05-29 16:00
展览地点: 超城空间 


自律的绘画
                    张立国1985-1992年绘画作品档案展

  1985年对于中国美术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85新潮是当前人们对1985年的中国艺术的主要印象。各种艺术活动在1985年呈现出中国走向开放后的大爆发。以此为标志,中国当代艺术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之上。随着一系列激烈的艺术活动与保守思想的碰撞,85新潮的先驱们在迸发出巨大的艺术能量之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此85新潮的成果也体现在不同的方向之上。随着保守思想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评,85新潮的先驱们不得不做出选择,而这种个体的生存策略最终奠定了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现状。这个策略可以被理解为三种:妥协,对抗,不合作。第一种选择妥协的艺术家试图重新回到官方艺术的范畴之中,但改革后的中国已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意识形态的原型或精神理想,因此对苏联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妥协,不得不放弃其中的社会批判和理想诉求的功能,转而追求写实主义,并最终形成了内容空洞的具象表现技法画。这类在文化上妥协的产物成为85新潮后官方艺术的主要内容。第二种选择对抗的艺术家或者转入地下,或者选择出国。前者形成了如圆明园画家村的地下发展模式,后者形成了出国发展的模式。他们的艺术最终发展为中国当代艺术,并走出了几名具有国际影响的旗手人物。第三种选择不合作的艺术家试图继续85新潮的成果并将这个成果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在一个政治敏感但缺乏主张的年代,将艺术回归到其自主性之上,不再借助于丧失灵魂的现实主义的躯壳去表达艺术,成为这类艺术家:既与保守思想保持距离,又能够在中国的社会空间发挥积极性影响的建设性策略。而最终这类艺术家成为目前不被社会过多关注的中国现代艺术的核心力量。在这三种方式中,张立国选择了第三种方式,对艺术自主性的坚持和独立探索成为1985年到1992年期间的艺术发展的特征。张立国在1985年也积极投入各种艺术活动,如应邀参加黄山油画讨论会和参与各种展览等。在1985年之后,张立国继续架上绘画的方式,并积极探索绘画语言与方式寻求更加纯粹的艺术价值。他尝试从题材,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深入探索更加纯粹的绘画艺术。如在题材上尝试人体绘画,在形式上尝试符号的语义表达,在色彩上尝试强烈对比,在材料上尝试薄色平涂等等。张立国试图在绘画结构的各个层面强化艺术的自主性,并将这种试验付诸作品表达。与此同时,张立国开始撰写其专着《绘画色彩观念演变》。这本书也是他这一时期艺术思想的体现。从1985年到1992年,张立国尝试了大量艺术创作,并为其此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决定性基础。自律的绘画成为了张立国在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主题。而这种在政治上不敏感和较为温和的现代性主张,也决定了他本人此后艺术生命发展的轨迹。

  张立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老教授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9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从1979年起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1960年代起,张立国的绘画作品大量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览,并多次被选入全国美展。如,1964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4届全国美展;1979年参加在北海公园展出的北京美协画展;1985年参加在日本宫崎综合博物馆展出的中日友好现代美术展;1986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油画展》;1987年参加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油画展》;1990年张立国在北京欧美同学会举办个人画展。自2000年后,张立国常年在欧洲举办个人画展。例如:2002年在德国卡塞尔的施菲尔特皇宫举办张立国个人画展;2004年在德国柏林的鲁道尔夫画廊举办张立国个人画展;2008年在德国魏玛市政厅画廊举办“宁静的力量-张立国画展”。此外。作为学者型艺术家的张立国还发表了许多论文,如《抽象,科学,艺术, 文明》,《不可避免的选择》,《世纪末的兴奋》,《科学在我心中也是艺术》等,并着有专着:《绘画色彩观念演变》。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