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品赏著名军旅书法家孙南京书法

2018年11月16日 11:08:58  来源:美讯网

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名家:品赏著名军旅书法家孙南京书法

1.jpg

著名军旅书法艺术名家孙南京政委,1957年生,安徽芜湖人,研究生学历。在核试验基地工作期间加入新疆书法家协会,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后,成为四川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书画研究院书法创作员,装备学院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书协会员。自幼喜好书法,以“二王”和赵孟頫为宗,得到书坛名家启功、邹德忠、李洪海等人的指教。

2.jpg

艺术成就:

以鲁迅先生所讲“杂取种种,合成一家”为目标,几十年如一日,以书法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书会友,传播文化。参加《青年报》书法函授班学习时,获三等奖。作品多次参加总装备部和原国防科工委举办的展览,2012年获得“双拥杯”书法大奖赛一等奖,2013年作品在军事博物馆参加“走进崇高,实现中国梦”展览,曾获总装备部机关硬笔书法一等奖。数次题写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片名等。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总局下属的《人民艺术家》杂志2014年笫七期作了六页的专门介绍,由汪明华总编撰写书评。《与年轻军官聊聊天》,获国家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3.jpg

“同圣哲对话,与经典同行”,这是孙南京题在《与年轻军官聊聊天》扉页上的一句话,同时也时刻铭记在他的笔墨中,思接千载、凝魂聚气,孙南京时刻触摸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进行通俗化、个性化解析,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国学修养,渗透在他的每个方正墨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光芒。

4.jpg

自古以来,中国书法就同政治、人文、自然、伦理等紧紧结合在一起。明代项穆说过:“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之学术,至于玄文内典,百氏九派,诗歌之劝惩,碑铭之训诫,不由斯字,何以纪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所以说,没有单独的书法家,凡书家皆学问大家、文章大家。书法是经典国学浑然天成的潜移默化,笔墨只是一种形式,笔墨之下浸游的文化与精神的根芯,才是点亮艺术火焰的关键。只重形式的美感,而忽视艺术品质和精神内涵的价值,像一汪死水。

5.jpg

值得肯定的是,孙南京的墨坛里承载的是生生不息的流动的生机,我们在他的笔墨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国学的厚重,以行楷为主的书法,整体取势庄重,字体比例结构大小基本相当,不夸张,不浮躁,有一种沉稳的感觉气质。从其创作角度来看,书法少有虚体,每一点一划、一笔一墨都落在实处,提挪按使的技法运用舒畅连贯,顿字富有力道,能深刻感受到其中沉稳而充实的笔墨语言。

6.jpg

这是学养和内涵浸泡出的“文气”,也是他国学根底深厚的表征。军人出身的孙南京,在严谨规范的外表下,有一种充满才华的君子姿态,刚柔并济之下,使得他的书法在温润的形态下潜藏着刚毅强劲的内质,气韵内敛、收放含蓄、不激不厉、一丝不苟,只守着自己独特的笔法程式。这是孙南京独特的精神世界,感觉到则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7.jpg

也许还是行伍出身的原因,孙南京行楷书法宽润坦荡,线条圆润结实,质感十足,方正有力,虚实、肥瘦之间并不出奇险,字例平坦、着实,从不投机取巧,抬顿有呼吸停顿的感觉,骨筋在线条之下暗藏张力,笔画和笔画之间相互呼应,正直坦荡的君子之风呼之欲出,不知是生活经历打造了孙南京的君子风范,还是方正笔墨规范了孙南京的坦荡生活,也许二者已经融为一体了吧。

8.jpg

从开始书法创作的那一天起,孙南京就一直认为:书法推出了经典和大家,经典和大家造就了书法艺术。书界前辈沙孟海先生也早已有言在先:“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作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适意书写,不计工拙,作为一种书写状态,也许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艺术的经典和大家是不可能在这种状态下造就,经典和大家的出现必然是积极探索、努力攀登、汲古溉今、孜孜不倦的结果。

9.jpg

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继承历史传统,把书法艺术推向新的时代的高度,创造出当代艺术经典,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书家的责任。这也是孙南京几十年艺海生涯悟出的艺术准则,书家绝不可把书法仅仅当作个人的事情,可以随心所欲任意涂抹,而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远离物欲的喧嚣,摒弃名利的诱惑,立志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传统、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孙南京老师对书法艺术的领悟心得:“书法是一门心灵的艺术,磨心砺志,其中饱含着我的情怀寄寓。在我的书法中,追求‘平和简静、逎丽天成’的艺术境界,克服心浮气躁,秉持佛语所说的‘明心之净洁’,保持‘天然无饰’的心境,力争达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凝练稳达、淳朴俊逸的‘美’。”

(图文编辑 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赵君)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