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胜处 苍润干湿 丘壑烟霞江河远 墨沈淋漓天地宽
绘画是境界、是修炼、是磨砺,是踏遍千山万水后的笑谈挥洒;是行止观罢的所感所思;是写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是阅尽人事浮华后的直抒胸臆,更是生活中快乐的雅玩。
记得老张书房里有副对联:“胸中已得山林气,门外何妨市井喧”,现在能够有一种静居独处玩味于胸的心情已经显得。颇为难得了。每次到他家总能听到抑扬顿挫、时断时续的虫鸣。闭上眼睛倾听,恍如走进了一片空旷的原野,百籁俱寂,独有虫歌不绝于耳。这也许就是古人讲的“造境”吧!这也是老张的情趣使然。他的斋号是“秋韵斋”,取意有三,其中之一就是他本人喜欢饲养鸣虫,一年四季秋声不断。秋天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而自然界的景象也是变化无常、别有韵致。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为了纪念他最喜欢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他兴趣广泛,涉猎戏曲、鉴赏、收藏诸方面,却尤衷情于丹青之道。可能在书画界里张智永这个名字会让人觉得陌生,但他认真治学的作风足可令当今许多所谓“名家”们汗颜。我们从他一些见解之中来了解一下他在无涯艺海之中的行走轨迹。
使用材料:材料的使用是见仁见智的事,画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求选择工具材料,不同的运用所出来的画面效果也大为不同,但是从传统人手学习中国画,对传统工具材料的认识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老张做画主张使用研出来的墨。他认为研出来的墨与一般墨汁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墨的颗粒不同,研出来的墨是由固体墨块加水手工研磨成液体的,其中墨的颗粒有粗糙的也有细腻的,在使用时,粗糙的部分大多留于笔痕之中细腻部分随着水分渗化出去,就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变化无穷的效果,而且色泽持久。一般墨汁的颗粒是均匀的,是迎过机器研磨出来然后加胶合成的,虽然大大节省了研墨的时间但也失去了很多研出来的墨所特有的韵味,它在宣纸上的渗化是平均的,变化不大,并且容易发灰或平板。他在对纸张、毛笔和颜料方面的挑选和要求也非常严格.无不反复试验,以求挥洒自如。
认识传统:老张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向著名书法家刘宝柱先生学习书法,后拜在著名旅美画家崔如琢先生门下,认真从传统入手学习中国画。他取法明、清诸家,每次遇到好的范本,一定认真摹写,对比各自不同的技法与意境。勾摹研习多年下求,留下的摹古作品竟有百余件之多,件件精工细做,毫不马虎,可见其严谨刻苦的程度。每次谈及对传统的认识问题,他总是以打地基做比喻。他不主张脱离对传统的学习,尤其在风格方面,学习传统就如打地基,基础弱的必然成后患。形成个人的表现风格是必要的,但是站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一手抓传统、一手抓住大自然,两者缺一不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要了解我们的古代文化,古代美术,失去了这些就太可惜了。就象梨园行里的票友下海去当演员,要看这位票友是否具备做演员的基础。如果说只会唱一段《锁麟囊》就算了解程砚秋了,那是不可能全面的。必须从基本功开始,从台步、念白到唱,从翻筋斗、打把子、跑龙套开始,把戏里面的事都搞明白了,才有可能逐渐成为演员,才有可能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所以画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大背景就什么也不能谈了。
表现方法:追求表现方法与别人不一样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而如何达到就成问题了。黄胄、李可染等先生们的作品大都从写生中来,然后揉成自己的作品。有些画家写生较少,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感悟、观看,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完成作品。比如消代四王的作品,他们写生极少,基本上是继承古人方法的笔墨画家。陆俨少先生讲“不必似石涛,亦不必不似石涛”,这里强调了一点就是从哪里取法是很重要的。傅抱石先生和张大千先生都曾对石涛有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学习,傅抱石先生学习石涛没有一笔笔的对临,而是感悟石涛的艺术精神。张大干先生学石涛从一草一木、一枝一叶开始,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有人讲摹习古人容易被占人所束缚,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求变之道是首先要知道如何解开这个结,如果不让人绑,就不会明白这个结是如何系上的。
亲近自然:老张的作品主要取材于太行山,因为他家乡就在太行山系,从小对山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每年总会有几个月的时间住在山里,有时并非为写生,而是以游览为主,亲身感受山川河流所带来的气息。在他的作品里或山明水秀、极目千里;或云霞满天、变幻无穷;或群山缄默、山雨欲来,不在山水之中无法体会其中的妙处。“画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情溢于水”,自然的气象在个人胸中生发成诗的情怀,从而赋予作品以独特的魅力,这也正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然有时他也会去西北或其它地方,去感受一下不同的自然气象,体验生活、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把这些不同的信息带回画室,在笔墨勾画之间与之交流对话。、
“听松何处有松林,却向毫端纸上寻。小阁窗虚风动壁,月华如水觉龙吟”。这正是画家忘情游戏于画幅之中的最好写照,画家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境界,在这里凝结着创造者的喜怒哀乐,乐此不彼的追求与探索。我们相信,张志永终会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步入收获的秋天。
缅邈雲峰岫,岩崖瑞草繁。結蘆松濤下,梅妻鹤子賢。相攜賞心客,曠覽天宇間。默言無窮事,悠然已忘年。90x32cm 2.6平尺 2018年長夏 清水雲龍皮紙
烟江迟暮一带水云横。夕照天边薄雾笼群峰。
深山迭翠浓绿掩幽居。江潺石桥世清鸣水声。
孤楫纤舟近乡情思怯。牧牛归处笛声烟里寻。
歌碎愁章摇橹轻漂远。尘起飞扬愁绪催霜发。
绿水彼岸忘川洗繁华。江山成画无言望天涯。
煙雲出沒有無間 半在虛空半在山 我在閒中消日月 幽林深處聽潺湲
杏花微雨澗淙淙,流雲繾倦妒春風。煙籠疊嶂重霞里,夢繞山川醉牧童。
大泼墨里要有东西,要见笔,如同搞建筑,先捆绑钢筋再浇筑水泥砂浆。画画最忌,墨里没骨,骨上没肉。骨肉分离。不能苍润。不可能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云浮而动,岳镇而安。动静相合,生气腾然。山无定姿,笔无定法,墨无定色。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即统一又对立。画家的作品,反应画者的修养,人格,气质。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山无定姿,云无定形。笔无定法,墨无定色。
丹青妙墨是本行,梨园掌故腹内藏。最喜人前夸血票,西皮唱罢又二黄。
平生最喜听秋声,蛐蛐扎嘴镇日鸣。凭他数九朔风紧,满园秋色入怀中。
葫芦罐子码一行,加食注水日日忙。最恨蝈蝈不酣叫,翅膀上面点药糖。
葫芦小巧号丫丫,肚圆脖细总不差。很不手拓园半亩,好傍槡阴种匏瓜。
此海波老师生前给我写的竹枝词
我临摹的体会是,我认为齐白石的工笔草虫是浓缩的大写意,是怹自己独创的艺术体系,不是单纯的勾线填色分染。是笔墨为虫结构而服务的,笔墨无起止之际。比传统工笔画更生动自然,有虚有实,有动有静。真画活了。
草间偷活,工笔草虫与大写意结合,学齐白石老人笔意。
青山绿水,广西情怀,澄怀观景,大美南国。墨渖淋漓畫我心中的廣西情懷,苍润之色写我胸中的南国风光。
我画广西是对山川的感悟而直抒胸臆 是画对广西的理解 不是写生稿纪录的链接 不是平远透视的大盆景 以不作导游图和地理誌為快
我四次次去往廣西,南寧郊區的馬山、上林、橫縣。崇左的大新、龍州、天等、 寧明。 百色的靖西、德保、田东,平果。河池的八馬、 大化、 都安。 桂林,阳朔和柳州,賀州,钦州 。以及两广交界的,肇庆,怀集。
水繞溪頭石 雲籠樹底花 翠巒千萬疊 茅屋兩三家
作品中每一幅描绘一季之景,桃花绿树小桥流水之春,烟雨朦胧绿柳荷塘之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秋,雪卷苍烟独钓寒江之冬
桃杏花开山色清 荷塘绿柳山翠浓 层林尽染霜染后 大雪孤舟蓑笠翁
胸中自有千山意 不拘浓淡与干湿
天能授人以法,不能授人以功。天能授人以画,不能授人以变。人或弃法以伐功,人或离画以务变,是天之不在于人,虽有字画亦不传焉。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夢回鸡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杆。李璟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
笑艷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黄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晏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