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改变艺术史的决定:在波里纳日的故事
1878 年的春天,梵高迎来了他 25 岁的生日。当他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发现,除了那些坎坷经历中,平凡而低微的事业外,他竟然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东西。如果按照传统意义上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言,他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他先是在海牙的一个专卖艺术作品的店里工作,然后去了伦敦和巴黎,但自始至终都没能改变他害羞笨拙的本性。事实上,他也不喜欢自己的这份职业,于是在 1876 年,他毫无意外的被解雇了。
在 1878 年,也就是在 25 岁生日之后的几个月,他前往布鲁塞尔,加入了传教士的速成班。可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无心学习。三个月之后,他因为学业不达标,被禁止参加上课。
但梵高对宗教,却仍然坚定地充满热情,他相信自己能找到一份传教士的工作。于是在 1878 年的年末,他动身前往波里纳日(比利时城市)没落的煤矿开采地区,然后到达比利时西部城市蒙斯,决心以一个传道士的身份融入工人阶级。
梵高在那里一直待到 1880 年的 10 月,然后回到了布鲁塞尔。虽然最后他想要成为一位传道士的愿望,仍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就一个重要层面而言,是波里纳日成就了梵高。因为正是在这里,梵高被自己善良的弟弟提奥所鼓舞,做出了要成为艺术家的决定。
令人吃惊的是,波里纳日似乎为他今后十年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调,他一直痴迷于此类主题。直到 1890 的夏天,他举起手枪击中了自己的胸膛。
在 1879 年的 7月 ,也就是到达波里纳日的半年之后,他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他作为传道士的职业被官方终止了,他也因此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危机。
不过,正是处于这一人生低谷时,26 岁的梵高开始尝试作画。他的宗教热情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他对于绘图练习的专注。
那么,梵高究竟在波里纳日经历了什么,能让他倍受启发,最终成为了一名艺术家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工人阶级矿工的同情。
"人生第一次,中产阶段的梵高与贫穷的工人们成了朋友",波里纳日的馆长说道,"那里的人们穷困潦倒,目不识丁,他们的工作非常艰难而危险。但对于梵高来说,在当地人简单的生活方式中,蕴含著某种更大的真理"。
除了这种对于日常生活和乡间贫民的普遍关怀之外,梵高的作品中还有其他特殊的主题,也是波里纳日留给他的烙印。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在波里纳日,我头一次开始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遗憾的是,梵高在波里纳日时期的作品留存下来的并不多。在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梵高承认是自己毁掉了那一时期的大多数作品。
也许梵高是觉得那些作品还太过生涩,也许他是不愿想起那段迷茫的日子。当时的他还在寻找着自己的风格和艺术话语。
然而对梵高来说,他在波里纳日的生活,造就了他的艺术,因为这为他成为画家打下了基础。梵高在波里纳日的早期生涯中最出彩的事,就是他做出了他将为之奋斗一生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