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羞辱蒋介石,她是最霸气的民国女画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
国难当前,蒋介石却继续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反而把枪口对准内部。在这之后的某一天,蒋介石收到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女人的衣裙,附赠一首诗和一幅对联。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帽裳,换你征衣去。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蒋介石被这份“厚礼”气了个半死,但偏偏又拿“送礼”的人没办法,因为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的人是何香凝。
何香凝
虽然彼时何香凝已经辞去一切职务、退出国民党,只是一个靠卖画筹备抗战物资的女画家,但要论资历,何香凝可是比蒋介石资深的多。
她是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国民党元老,她的丈夫是同为国民党元老的廖仲恺(1925年被国民党右派刺杀),连孙中山临终时,都把宋庆龄托付给她照看。
1951年的宋庆龄(左)和何香凝(右)
何香凝送给蒋介石的裙子不止一套,“九一八”事变后送了一套,1932年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又送了一套,1933年热河沦陷再送一套,送到后来,自己的衣服都不怎么够穿了。
何香凝三翻四次叫板蒋介石的霸气行为,是知道凭着自己“元老”的身份蒋介石不敢拿她怎么样吗?
萃花觉得恐怕不是,毕竟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刺杀的血淋淋事实摆在眼前,何香凝天生就是这么一个霸气的人,她的一生就是大写加粗的霸气两个字。
霸气的女娃不裹脚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她的父亲何炳恒是一个颇有钱财的富商,家里养着1妻5妾十几个子女。
何香凝的母亲叫陈二,在何炳恒还是个小伙计的时候就和他相爱。但由于陈二没有缠足,长了一双自然生长的大脚,何炳恒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让她当正妻,所以只好委曲求全做了小妾。
陈二自己吃了教训,对待女儿就格外严格,何香凝小时候就遭遇了母亲的强制性裹脚。
这时候何香凝霸气的性格就初露端倪了,她从小偷听大人讲太平天国的故事,决心效法故事里的女兵,女兵怎么能裹脚呢?所以母亲白天裹好,晚上就被她拿剪刀剪个粉碎;第二天白天再裹,晚上再剪;这样折腾了几十个回合,母亲终于败下阵来。
何香凝踩着一双大脚长到了19岁,上树爬山、到处飞奔,好不快活。但父母却担心的不行,这一双大脚老也嫁不出去可怎么办?
这时候,竟然有一家敲锣打鼓地张罗着要娶一个大脚媳妇,这跟天上掉馅饼也没什么区别了,何香凝的父母大喜过望,很顺利就跟对方敲定了亲事。
这位一定要娶大脚媳妇的“奇男子”,就是从美国送父亲灵柩回国安葬的廖仲恺。廖爸爸亲眼见到华人在美国受到的种种歧视,深知一个裹脚的儿媳妇肯定会被人看不起,所以留下遗嘱,让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媳妇。
廖仲恺
说是无巧不成书也好,姻缘天注定也好,总之不肯裹脚的霸气女娃终于嫁出去了,还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
廖仲恺、何香凝一家
霸气革命家为何学画?
19世纪末,赴日本留学成为一股潮流,结婚没几年的何香凝夫妇也加入到这股浪潮中,先后到东京求学。
1903年,何香凝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从此开始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生涯。
前排左四起依次为宋庆龄、孙中山、何香凝,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作为革命家的何香凝霸气指数呈直线上升。
她是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连廖仲恺加入同盟会都是她介绍的。
廖仲恺回国参加危险重重的策反工作时,她作诗相送: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
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囚禁,孙中山被围攻,她孤身冒险营救。
陈炯明
她是女权先驱,主持举办了中国第一个“三八”妇女节。
廖仲恺被刺杀,她一边悲伤着“只救了他三年”,一边把出殡时的大横幅“精神不死”挂在家门口,决心“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
何香凝和子女在廖仲恺遗体旁
是不是很难将这么一位霸气、刚烈到骨子里的“女子汉”跟画画这种文雅的事联系起来?
何香凝作品《菊》
估计何香凝自己一开始也想不到,因为她走上绘画的道路,完全是出于革命需要。
据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回忆,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1909-1911年)”。
美协唯一女主席
何香凝的画就是一部革命史。
1910年代,由于跟日本人学画,何香凝的画风明显带有日本画的风格,色彩明艳、形象生动,这时的她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但跟一般女画家钟爱花鸟不同,何香凝在花卉、山水之外特别喜欢画狮、虎这样的猛兽,寓意国家的崛起和强大。
《狮》1914年
《虎》1910年
难得的是,何香凝笔下的猛兽用笔刚劲有力,没有一丝传统女性绘画的柔媚习气,大概也是拜她霸气、刚烈的个性所托。
1920年前后,何香凝回到广州后,受岭南画派的影响,画风开始改变,一心沉浸在水墨画里。但这段时光没能维持多久,紧接着到来的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刺杀都让她没时间、没精力作画。
《月下小景》1920年代
1927年,对国民党失望之极的何香凝愤而退党。此后她开始专注绘画,把满腔悲愤都发泄在画纸上。
她画耐寒的竹菊,百岁长青的松,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
《松菊》1941年
《绿梅》1943年,何香凝笔下的梅花一改文以曲为美的习惯,以直线交叉构图,加强了梅花的傲气
她画祖国河山。
《为谁来补破河山》1934年,柳亚子在画上题诗“为谁来补破河山,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
靠这些苍劲有力、冷峻坚毅的画,何香凝先后在上海、南京、香港举办画展,为抗战筹集款项、物资。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长居北京,并于19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80多岁高龄当选主席,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美协主席。
何香凝和当时的美协副主席傅抱石(左)、潘天寿
80多岁的何香凝画风比年轻时更“硬”,苍松苍劲挺拔,梅枝坚挺有力,连山水都透露着一股子“豪放”之气。
《高松立海偏隅》1960年
《松风流水》1963年,何香凝、傅抱石合绘,何香凝画远山
革命家何香凝的霸气,如今只能通过历史了解,但画家何香凝的霸气,大家还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今年是何香凝诞辰140周年,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正在举办精品展,广东的朋友,感受到大家的嫉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