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海外艺术展虚火旺盛

2015年05月22日 10:46:0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艺术品市场化的背景下,艺术家到国外办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树立中国美术形象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些海外展览借助知名的艺术展馆,进行自我虚假宣传,急功近利地对外推销,很多展览变成了纯粹的商业炒作,展览质量令人不敢恭维。

热闹背后水分多

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频繁,艺术家在国外办展引起轰动的新闻频见报端,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质疑声。

现在国际展览模式除了艺术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私人办展及民间协会组织的展览有着很大的比例,产生的问题也较多。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表示,很多民间交流只是出去旅游一下,在一个小画廊或者在地下室里做个展览,回来后大肆宣扬,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国际交流的目的,也没有给中国文化和这些艺术家带来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只是为自己在国内市场做一个招贴而已。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在国外举办的展览水分很多,观众经常寥寥无几,与艺术家在国内媒体的热闹宣传有天壤之别。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国内一些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的增多,出国展览运作模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海外展览由早年国外艺术机构操作的“请出去”模式,已经转向国内机构运作的“走出去”模式。

策展人徐粟粟说,现在很多国外艺术机构资金运转有问题。已经很少能出钱邀请中国艺术家参展。反倒是现在国内有很多艺术家、艺术机构有很多资金。他们到海外办展,或者租空间,或者与当地的艺术机构联合主办,无非就是解决一个场地问题。

这种一哄而上的海外办展热,艺术家的足迹不仅在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等地蔓延,还延伸到了纽约时代广场,一些国内艺术家甚至花钱在LED刊登画作。在这些艺术家的眼中,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举办画展,都是成名的舞台。

自娱自乐的镀金生意

据知情人士透露,同样的一次展览国内外费用相差巨大。在欧美较为知名的美术馆办一场为期两三个月的大型独立展览,全部费用加起来大概需要2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展览规模较小,展期也不长,那么在国外办展要花费50万元左右,但在国内只需要国外办展1/3的费用。

相比国内便宜的展览支出,艺术家为何愿意到国外办展?业内人士指出,与早期的艺术交流活动不同,当艺术资本介入后,海外办展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宣传炒作,市场的运作成为国外办展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大部分展览很难被认同,现场的很多人都直呼看不懂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中国艺术家没有思想性的粗制滥造的“艺术品”,大部分展览成了中国艺术家自娱自乐的舞台。

艺术家这种自娱的背后是为了回国进行包装的噱头。顶着海外办展的光环,借助媒体的炒作,艺术家便摇身一变成为国内著名的艺术家,而很多画廊及艺术机构成为了这种想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对于另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出国办展览是为了吸引一线艺术家加入,有了他们的参与,也就意味着参展作品价值保值、增值的保险系数增大。展览结束后,再转手卖回国内,从中赚取不菲的差价。这种出口转内销海外办展的镀金模式,让一大批还未成名的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乐此不疲。

出国办展便成了艺术圈的一种时尚潮流,这使很多投资人、艺术家在利益驱使下应运而生,其本质上无非是出钱买名声。

投机炒作拉低展览品质

对于海外展览参差不齐的现状,徐粟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多数艺术展览缺乏良好的艺术策展规划和运作,仅仅依靠国内投资的资金炒作。恐怕这样做展览会越做越差”。徐粟粟认为,中国艺术家在海外办展览必须要依赖专业的艺术机构和商业机构。

业内人士指出,镀金热的背后凸显的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急功近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不了文化的同步,文化发展还是要看内功的修炼,自娱自乐的文化输出只能事倍功半。

出国办展的初衷是展示中国艺术的水平,所展出的作品还是根本,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这些“走出去”的艺术家在国外影响巨大,他们绘画的水平早已得到国际认可。一位参加过国外展览的艺术家对于出国办展说,在国际艺术市场交流频繁的背景下,国内艺术家普遍比较看重海外展览的经历,而高质量的作品是国外观众最为认可的。

作为一种必然的商业化运作,出国办展从行业角度未来将长期存在,这种提升自身市场价值的做法正在得到艺术家的肯定,但如何办得国际化、高格调、高质量,是每位到海外办展艺术家所要关注的。说到底,没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的作品和艺术家镀金只能闪亮一时,好的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将是检验艺术家水准的试金石。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