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仍然失衡
近日,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编译、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联合发布了《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该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超过510亿欧元,相比2007年市场衰退前的480亿欧元,增长了7%,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位列全球第二——美国(39%)、中国(22.4%)、英国(21.9%)。而在全球前五大拍卖公司中,中国占据了两席。这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表现成为近年全球艺术贸易行业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201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什么特点?与全球市场有何不同?艺术金融的发展目前又受制于哪些因素?在近日由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和上海朵云轩(集团)主办的“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对话平台上,来自上海自贸区、艺术金融机构、拍卖机构、产业专家等业内人士进行了解读。
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仍然失衡
从2008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快速增长,甚至在2011年,曾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此后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增长速度稍有减缓,但仍然保持在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的位置。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结构严重失衡,前者以私洽和零售销售等一级市场为主,而在中国,一二级市场交易情况严重倒挂,二级市场的拍卖销售额仍占艺术品销售额的近70%。剩余销售额由画廊、个体经销商和直接从艺术家手中购买完成。
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中国由于稳定的信息来源及有关质量和价值等主题的探讨平台还在发展之中,拍卖行在拍品估价及在公众对艺术的接触和最终品位的形成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和西方有显著不同,如英国的画廊、专家和咨询顾问网络发展得非常完备。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认为,这说明中国买家对艺术品的认识仍然不足,艺术品投资有跟风现象。
艺术品投资市场价值被高价扭曲
根据《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中国2014年美术品拍卖的平均价为51811欧元,中间价为9393欧元。欧洲艺术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徐晓玲表示,对比世界第一的艺术品市场,即美国市场而言,高出3倍以上。这表示中国艺术品收藏者、投资者正在以更高的价格买艺术品。
而在今年中国拍卖协会公布的《2014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5年展望》报告也显示,在2014年抽样全国10家拍卖行统计获悉,成交100万元以下的拍品件数达49735件,占比93.5%。
对此,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认为,艺术品消费的概念正在中产阶级兴起,并且除了现当代的作品外,珠宝、钟表、西洋古董艺术甚至是动漫产品都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她认为艺术服务于大众、生活是拍卖市场未来更大的方向。“从近几年情况来看,艺术品市场确实在调整过程中,但从行业角度来看,还是有可喜的亮点出现。股市有资金吸引的作用,但随着中国这些年的积累,实际上艺术消费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艺术品消费的需求在拍卖市场里已呈现出来。”欧阳树英说。
艺术品指数尚不能为指路标
国内艺术品市场由于长期缺乏统一、权威的艺术品鉴定和估值机构,导致艺术品市场存在权属、真伪方面的弊病,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良性发展,使得投资者对艺术品市场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涉足。在此前,多家文交所曾针对这一“痛点”进行了改变尝试,推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尝试,也是希望通过艺术品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大众投资者引入艺术品市场,但是这些尝试的结果都不理想。
对此,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叶国标认为,艺术品个性化的创作,为艺术品价值的评估造成了难点:“发现艺术品的规律以及估值,要广泛、全面地掌握关键交易数据,又要有专业的团队来研判,要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市场分析,才可能会得出跟艺术品价值接近、跟市场行情相对接近的指标化数字。”
的确,艺术品指数这个概念近年来被业内屡次提及,也有相关机构致力于构建权威的艺术品指数。但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则对国内机构正在做的指数准确性和有效性存疑,并认为主要问题来自于中国的拍卖市场乱象,包括畸形消费、拍假和假拍等情况。
“过去一年中,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即建立拍卖市场的警惕指数。在国外,艺术品市场是收藏市场,宏观经济对拍卖人的买和卖有影响,但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他是缘于喜欢而买。但在中国,2005年后,大量的企业家和艺术品基金进入艺术品市场,市场越来越显示出投资属性。我们发现,艺术品市场表现出明显的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宏观经济有一定周期性,所以我们希望在艺术品研发指数前,根据宏观市场,能够提前半年预测艺术品市场。这类似于采购经理的先行指数。”黄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