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被指“低值高估”
以“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4日在上海落下帷幕。几天来,600多名海内外华人收藏界人士为“高烧不退”的文物古玩收藏及拍卖市场会诊,呼吁警惕三种误区。
文博界知名人士陈燮君(现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曹兴诚(企业家兼收藏家)等在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专门指出收藏家必须具备的“兴趣、专注、情怀”,呼吁华人收藏界需警惕三种误区。
——做梦“一夜发家”:有些人认为“收藏等于投资,投资必然要有高收益、高回报”,在市场热点较多、热度偏高时,就会出现众人“一哄而起”,幻想“一夜致富”的现象。
——低值高估:一些古代器物,虽经研究所和鉴定师考证,其断代和“身份”基本无误,但价格高企,显然与其自身艺术价值不符,这主要是指一些动辄上亿元人民币市价的器物,在拍卖市场上估价已濒临“失范”;如近年来对于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打捞古代沉船中的外销瓷器等,都有估值偏高、超出其艺术收藏价值的趋势。
——“指鹿为马”:如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造假事件”等。
与会专家认为,造成当下收藏及拍卖市场过热、“趋利轻义”现象抬头等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是“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习气波及文玩领域,有人甚至提出“收藏就是:开始被人骗、中间骗自己、然后去骗人”,这显然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二是个别收藏家、鉴定师确实存在术业不精、见利忘义等问题,损害了文玩鉴赏的大环境;三是媒体也有失职,一些缺乏学养的新闻报道只顾追捧收藏界的“高富帅”“白富美”,而没有担负起第三方监督责任。
香港文物鉴定专家翟健民说,上世纪90年代自己也曾因一时贪念心起,将高仿品错当成真品进行买入,个人损失上百万元港币,一次教训牢记终身,如今自己时刻警醒,在这个行当里来不得半点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