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吴冠中艺术与艺术思想研究成果会在清华举行

2014年10月28日 09:41:58  来源:艺术中国

吴冠中先生被国内外文化艺术界和艺术理论家们誉为中国现当代最具有开创性的一代艺术大家,成为我国东西方艺术结合的典范,为中国美术创新和美术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艺术、艺术道路和理论及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现当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年10月24日, “吴冠中艺术与艺术思想研究——博士后研究成果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卢新华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邹欣、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秦生、原百雅轩董事长、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钧、以及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员钟蜀珩、陈瑞林、张夫也、陈池瑜、赵士英、杨国昌、荆鹏举、韩朝等出席报告会并发言。

报告会首先由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四位博士余洋、王洪伟、仝朝晖、王伯勋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和研究方向对吴冠中艺术及艺术思想研究成果做专题报告。到会的吴冠中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针对四位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研讨,同时也都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对吴冠中艺术和艺术思想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参会的专家学者认为研究吴冠中艺术及艺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改变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现在的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现象下,具有积极的意义。

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本次报告会学术主持刘巨德教授在会上讲到:研究吴冠中的艺术及艺术思想首先并不是要为吴冠中先生树碑立传,吴先生作为为艺术而亡的人他的作品奠定了他在国内国际的地位,已经成为永恒的丰碑;第二也不是为了把艺术和艺术教育统一到吴冠中先生的标准上来。第三,艺术家是时代的产物,没有那个时代就没有吴先生那一代人,包括与吴先生观点相反的人,但他们都在极力超越那个时代,不仅是吴先生而是一大批人,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象。他们走上不同的道路,但却是互补的,并且都在为救国强国而努力。吴先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走在中国的文脉上,是真正承前启后的一位艺术家,他就中国文化怎么创新开拓怎么继承用他的生命做了另一种回答,为中国美术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做出了另一个答案,这是中心把吴冠中先生作为研究对象的的重要原因。

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新华教授认为:吴冠中先生之所以被称为人民艺术家,这是他一生实践探索走过的道路而被赋予的称号。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习近平文艺座谈会时隔七十二年,始终贯穿为人民服务的路线,吴先生就是典范,他提出了艺术作品要“专家点头,群众叫好”、“风筝不断线”,他是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从国外回来一生始终践行延安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他的审美趋向和建立的民族审美语言体系,以及他为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的现代化做出的杰出成就,他融合中外精华,艰难的探索,让中国艺术屹立于世界之林,用艺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吴先生和张仃先生一位从国外归来,一位延安走出,在推进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是两个典型的案例。都需要好好研究。

四位博士各自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做了项目的报告:

余洋博士的《叛逆与师承——吴冠中传统艺术观及其实践研究》是放置在20世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分为六个时期来探讨吴冠中对待中国传统艺术的观点及其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他如何在绘画创作中践行其传统艺术观。

王洪伟博士的《知识分子与民族情怀——吴冠中的艺术理想及境遇抉择》首先对吴冠中身上表现出了的民族艺术发展责任和知识分子的批判力量进行了定位,阐述了他既长期肩负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份责任,又勇于在文艺专制时期保持艺术理想并适时地申述;其次,就目前吴冠中艺术创作及思想的研究性质进行了分析,区分了史学与批评学在研究中的价值所属。研究建议应该增强更多艺术史家对吴冠中艺术研究的积极参与,不要仅仅局限于批评家和画家身份的研究者;第三,文章论证了中西绘画融合探索是文化学范畴的画风画法之变。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西绘画融合”创作既有成果和未来趋向恰切的评价标准,仍然处于历史选择的进程中;最后,针对目前吴冠中艺术批评的两种倾向进行了讨论。对于他创作探索的批评标准,既不能完全被传统画史学批评体系所给定,也不能完全依赖西方现代艺术创作原则。

仝朝晖博士的《横站与守望:时代语境下的吴冠中艺术》从时代语境的视角,来回应吴冠中艺术研究的诸多问题,探讨了影响和规定吴冠中艺术发展的社会学的发生语境,从文化政治学的批评角度,对吴冠中艺术进行深入的剖析。着眼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格局,借鉴符号学、阐释学等方法对吴冠中的“形式美”、“风筝不断线”、“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笔墨等于零”等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以中国情境为研究起点分析了吴冠中艺术的重要贡献和局限性,从图像、文本等综合的角度对吴冠中艺术和艺术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伯勋博士的《政治与图像——由现代美术史中的吴冠中引发的几点思考》首先谈了在整理“现代美术史(含社会史)中的吴冠中”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问题,再到20世纪中期,吴冠中先生的老师法国人苏弗尔皮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吴冠中先生决心回国的原因,最后吴冠中艺术研究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吴冠中艺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对当下青年画家的启示。

在报告会最后,卢新华教授还强调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是个开放的平台,研究是开放性的和深入拓展性的,除了本中心的博士后研究成果也欢迎中心的研究员和社会各界研究人士加把研究成果加入到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的行列。

从客观的不同的角度,深入的立体的研究吴冠中,不仅是从艺术史、艺术评论的角度分析我们这个民族如何在这个时代诞生出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对当下促进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产生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实现艺术创作由“平原”到“高峰”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前清华大学吴冠中以上研究中心已经招收了六位在职博士后,计划再招四位,出一套十本研究专丛书,希望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吴先生作为在艺术史上富有创造贡献和有争议性的艺术家也需要后人的不断研究。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