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博物馆安全的国际经验

2014年10月10日 11:38:06  来源:中国文物报

 博物馆安全作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保障,始终是世界各国博物馆管理者面对的核心工作。然而由于各国、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博物馆形态的差异,博物馆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和主要威胁不尽相同,由此所导致的安全观念、安全管理和安全措施也各有特色。近几年,河南博物院作为中国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积极与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ICMS)互动,与各国博物馆安全领域专业人员一同参加会议、讨论问题、观摩研究、切磋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博物馆安全工作做法与经验,这些做法与经验有些带有普遍性,有些个性化色彩浓厚,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博物馆安全工作的实际,但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理念、机构与人员

曾担任国际博物馆安保委员会主席的布莱恩·多维(Bryan Dovey)针对博物馆安全提出: “幸好博物馆和画廊并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灾难。而正是这种灾难的罕见性导致我们总是期望出现最好的情形,而不愿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未雨绸缪和提前计划可以防止紧急情况演变为灾难性事件,并将对人员和收藏品的伤害和损毁降至最低程度。”风险防范是各国博物馆安全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将博物馆安全分为两个范畴,一是保卫范畴,即对文物、物品、公众等的守卫看护;一是防范的范畴,即防止威胁的出现,或减少威胁出现后所造成的损坏。

安全防范需要建立三个方面的体系,也即OCE系统,即组织的(O=organizational)、装配的(C=Constructional)和电子的(E=Electronical)的系统相互协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防、物防、技防。而在这三方面各国普遍认为人防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薄弱的,为此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比如荷兰、德国等都有专业的机构研究、管理博物馆安全。荷兰的国家艺术博物馆和凡高博物馆同在阿姆斯特丹MUSEUM PLEIN 大街,相距只有几百米。2007年,这两家博物馆的安全负责人通过对安全风险的分析,制定了安全合作计划,他们相继购买和使用相同品牌的安全管理系统和移动无线通讯设备。2008年5月两家博物馆建立了一个共同使用的中心控制室,安全保卫部门合署办公,共同分担安全责任,完善安全保卫措施,统一工作步骤。格鲁吉亚国家安全中心也监制着国家重要的博物馆安全。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安全资源集中和安全信息集中。在安全人员的选择上各国都十分重视安全人员的素质。许多国家的安全人员都是由退伍军人、警察等担任。美国大都会安全主管具有犯罪心理学博士学位,安全人员多数具有大学或硕士学位。安全人员上岗都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测试一是身体状况,二是心理状况,安全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热爱艺术,同观众有亲近感。

管理、培训与研究

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ICMS)十分重视博物馆安全人员的培训。在ICMS制定的任务与目的中明确提出:制定并贯彻落实博物馆安保方面的相关行动方案,为博物馆、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以及与博物馆安保相关的其他组织机构提供沟通交流、合作以及信息交换的途径,为国际博物馆协会提供博物馆安保建议,并为国际博物馆协会相关方案的实施提供专业支持。

ICMS每年都要选择不同的国家举办安全培训班,这种培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由ICMS执行委员和专家为培训班授课,讲解国际博物馆安全形势、博物馆安全工作管理、新技术、新实例等;二是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比如威胁识别,火灾、水灾、地震等的现场处置;三是选择一家博物馆,对其安全制度、安全设施等进行调查讨论,指出其优点和漏洞,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荷兰还专门建立了一套称之为ORRI的员工训练体系,O(Observation)观察、R(Recognition of behavior)行为识别、R(Risk analyses)风险分析、I(intervention):干预、调解,既通过对员工针对“观察、行为认知、风险分析和干预”的训练,使博物馆的安全保卫人员和全体员工更容易增加对安全责任的理解,提高安全防范和现场处置能力。后来,他们又对这套训练模式进一步改进,把行为认知改进为对行为的扼要剖析,将积极的培训改进为针对员工的正面激励、引导和领导才能培训。这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为荷兰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革命。荷兰国家博物馆协会专门将这套培训系统在荷兰从全面推广。

为提高国际博物馆安全应急规范和操作规程,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邀请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编写《博物馆紧急情况处理程序手册》。手册从风险分析、蓄意破坏、偷窃、火灾、水灾、化学物品泄漏、地震、恐怖主义、炸弹火箭及战争威胁、建筑风险、文物移动风险等十一个方面,总结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安全威胁与经验。每个部分以引入一个或几个博物馆安全实例开始,接着介绍博物馆面临的威胁,随后介绍如何预防紧急事故发生以及发生紧急事故后应如何处理。这一手册在ICMS网站以英文玉、西班牙文、德文、法文等发布,2012年中国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首次将其翻译成中文,并以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形式首次发版发行。

ICMS为在全世界规范博物馆安全工作,还就博物馆安全领域常用词汇及其概念进行规定和表述,并在网站发布。这些工作为促进国际间博物馆安全交流、研究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规范博物馆安全规程,强化博物馆安全意识,提高博物馆安全人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特色、实例与经验

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博物馆安全威胁的得要方面。博物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其所受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程度也有所区别。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处于易北河畔,容易受洪灾影响。2002年的一次洪灾该地区的许多博物馆进水,有的损失惨重,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损失达几千万美金。为减少灾害德国博物馆安全管理专家进行了详细调查,拿出了系统的措施清单,从对水灾的概念,到预防措施,从设施设备,到人员准备,从灾前预判,到灾后恢复,形成了系统化的机制。他们将水灾的概念界定为江河湖海的水位上涨引起的博物馆建筑受到水浸,和供水排水系统事故导致的博物馆进水。为对付水灾,首先要建立一个应急小组和一个志愿者队伍,拿出两套应急方案,一套是有足够的时间做充分准备的,另一套是突发的没有足够时间急切性紧急水灾事件。这两套方案要与当地消防、警方和政府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并且博物馆要经常进行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组织机构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的方法)以确保博物馆处理水灾的能力。要为博物馆准备一个或多个文物搬迁地点,并签订协议,还要在本馆准备高层空间,以备紧急之需。德累斯顿水灾过后当地市民发起了“德累斯顿倡议书”,强调了志愿者的重要性。荷兰许多城市处于海平面之下,所以水患也是他们的重要安全考量。

荷兰非常重视水灾过后遭水浸物品的处理,荷兰博物馆安保方面专家,现任国际博协秘书长的哈娜女士的处理浸物品的方案值得我们借鉴。她认为首先要有一个组织进行总体协调,总指挥、登录、提取、分析、看护各个门类做到分工明确。从水中提取物品不要急于处理,要有专业人员分析水的污染物性质后提出清洁干燥方案,要准备清洁水浸泡或冲洗污染物品,要准备足够空间分区放置处理物品,对于书籍、手稿、文献材料等纸质物品,立即将其密封保存, 并在处理之前将它们保持原有状态。日常要训练员工从水中提取物品,特别是纸质物品的方法,以免使其受到二次损害。

美国是一个枪击案和人质案频发的国家。美国费城博物馆安全主管赫伯,对此有专门研究,以帮助博物馆参观者和工作人员找到自救的方法。他将持枪威胁者分为劫持人质型和激进型,现场人员通过训练可以从威胁者的行为来判断其目的是有谈判要求还是目的在于杀人,从而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原则。要从周围人的行为和声音判定威胁的来临。按照美国的价值观,他认为不要采取任何不必要的风险行动,如果允许的话帮助别人离开,但前提是,个人安全是首位的,做你能做的,但不要试图成为英雄。要尽可能跳出持枪者视野并遮挡你藏身处的入口,关上门,关掉电话。如果受到威胁要快速攻击,一旦有机会要趁机逃脱。通过日常训练能使我们明白持枪者的意图,启发自救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应对,使我们幸存的可能性最大化。恐怖主义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要威胁,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保存、展示地和人群集聚场所,容易成为极端分子攻击的目标。1997年9月,在开罗博物馆门外,9名德国游客以及1名埃及人不幸身亡。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在1997年11月,6名枪手朝正准备进入卢克索神庙的一群游客开枪,造成58名游客和6名埃及人死亡。9·11事件以后,恐怖风险使博物馆的投保率上升了500%。以色列身处各种威胁之中,其博物馆安全专家塞尔玖对博物馆恐怖威胁和火箭与战争威胁长期研究,提出了系统防护理论。他认为恐怖主义由国家或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政治利益或无政府主义行动引起。博物馆容易遭受恐怖威胁的区域主要包括主入口、附近的建筑大楼、停车场、展览区域、餐厅/茶点室、通风及空调系统等。博物馆在入口、停车场等设置路障,规划防护区,配备必要的探测监控设备都是通常防护。博物馆还要通过识别培训提高员工的预防威胁的能力。可以通过参观者不恰当的穿着、握手时动作、面部表情、走路姿态等判别恐怖分子,通过邮包标示、地址、外部粉末等判断邮包威胁,通过车辆牌照、驾驶员、外形等判断车辆威胁。当威胁出现时要有正确的方法步骤,不要触摸任何物品、不要破坏现场状况、不要使用移动电话或对讲机、要撤离现场并向安全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现场处置。

盗窃和抢劫是博物馆经常遇到的威胁,据美国艺术品失窃登记处的统计,自1976年以来,英国是全世界艺术品失窃最多的国家,美国位居第二,法国、意大利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近年来,全球失窃的艺术品超过25万件,且失窃艺术品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只有约5%的失窃艺术品被找回。针对文物失窃和被劫,各国除加强防护外,还十分重视文物失窃后的追回。建立详细的文物纸质与数字档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的相关国际法规定,要返还通过不合法手段从会员国取得的文物,但不同国家认定文物来源的法律不尽相同,所以文物档案越详尽越好。捷克等国家的国家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帮助博物馆更好保存文物档案,并且及时启动联动机制。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文物电子身份芯片的使用,可通过扫描与追踪,跟踪文物的去向,便于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学习、借鉴与发展

博物馆安全是一个范围十分宽泛的课题,国际博物馆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是十分必要的。2012年中国博协与国际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河南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承办的博物馆安全培训班在海南举办,ICMS多位专家授课。中国博协安全专业委员会多次组团参加各种国际会议。通过各种方式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不同国家博物馆安全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博物馆安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博物馆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我们认为距我们很远的威胁,今天正在逐步靠近,过去我们的强势今天可能会成为软肋。尽管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安全经验有的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但借鉴、消化、吸收、转变后总会体现出有益的价值。本文仅仅从通过会议、文章、培训、考察等方面取得的国外博物馆安全理论与实践,范围有限,选取了部分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未来的、非常规的博物馆安全威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博物馆安全的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正在从单一安全向综合安全、从传统安全向非传统转化,所以博物馆安全工作的范畴也应适应这种变化,应借鉴国外博物馆相关经验,建立起安全部门、保管、陈列、社教、保护等相关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在内的全员防护体系,建立起以博物馆为主体,公安、消防、海关、政府、志愿者、国内、国外等多方合作的社会安全屏障,这也是博物馆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