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馆:免费馆人气爆棚 收费馆客流冷清
昨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不少外地游客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都利用刚刚度过的“十一”假期,前往一些“藏”在四合院里的民间博物馆了解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不过,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走访发现,几家民间博物馆的游客数量却相差不少。
免费馆人气爆棚
清幽的胡同,坑洼的地砖,仿古的装饰,记者刚走进东城区史家胡同内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就仿佛一下穿越回了老北京。昨天虽是“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但这座被网友誉为“最具京味儿”的博物馆内依然游人如织。由于免费参观,不仅吸引了市民前往,更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在馆内的史家胡同沙盘前,市民许先生正在为孩子讲解。许先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就住在史家胡同附近的一处楼房内,以前经常从这座博物馆前经过,但一直没有时间进来参观。“这次正好利用假期,带孩子来好好了解一下北京的胡同文化。”
记者注意到,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就有四五拨游客到馆内参观、拍照。“平时一天大概100多人次,这几天放假一天能到200人次。”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先生称,10月5日馆内还举办了名为“家庭忆旧”的主题活动,吸引了许多一家三代前来参加。“内容主要是讲北京说胡同,大家都很感兴趣,老北京文化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传承。”刘先生说。
收费馆客流冷清
相比较史家博物馆的人气,位于国子监以雕刻为主的北京松堂博物馆则稍显冷清,不少游客见到门前的收费牌后掉头离去。副馆长张俭告诉记者,自博物馆9月开始收取门票以来,游客数量较以前有不少回落。“我们也是被迫无奈才收费的,仅讲解员的工资就是笔不小的开销。”张俭坦言,免费时每天能有一两百人进来参观,现在也就有几十人。以前大部分游客都是逛完雍和宫和孔庙顺道进来走马观花转一圈,根本不仔细欣赏藏品。“除去馆里的3700多件藏品不说,本身这座四合院就是件艺术品,不论是门前的牌匾、垂花门,还是院内的影背墙,都有讲儿的,只是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张俭表示,如果今后博物馆收支平衡,肯定还会重新免费开放。但每周日下午固定举办的国学讲座将始终坚持免费,目的就是尽可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
进公园招揽人气
坐落在西城区报国寺西侧一处四合院内的“北京空竹博物馆”也对外免费开放。馆长李连元表示,“十一”期间游客数量大体与平时持平,每天约为百人左右。“散客并不占多数,因为大部分游客都是提前预约组团来的。”
记者在这座2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内,看到珍藏着数百件各个年代各种款式的空竹实物,从历史、制作工艺到抖空竹的技法应有尽有。
馆长李连元称,空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文化内涵丰富,抖起来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我们不仅把这儿当做单纯展出物件儿的场地,空竹要抖起来才有意义,所以我把这儿变成了一座传授技艺的基地,并将文化送出馆外。”
李连元称,“十一”期间博物馆的志愿者们就在陶然亭公园现场表演抖空竹,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不久前还刚刚接待了一批从澳大利亚来参观的客人。“我们已经与北京40余所学校联合开办了空竹班,教授学生抖空竹。除此之外,还‘抖’出了国门,将老北京文化向全世界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