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揭晓
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评论奖今日揭晓:董冰峰以提案《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从26份来自大陆、港台的备选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评论奖的获奖者。另外,评委会为表彰崔灿灿“在新一代中国写作者中的新锐精神”,将青年提名荣誉授予崔灿灿的写作提案《在全面对抗中重建的秩序——2008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式》。组委会将奖励董冰峰总额8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将写作提案发展为书籍并出版。崔灿灿也将获得总额一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董冰峰(1974年生)目前担任栗宪庭电影基金的艺术总监。2005年至2012年先后为广东美术馆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2008年至2012年,他还曾担任了《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ARTINCHINA》、《独立评论》四本刊物的副总编和主编。从2000年至今,董冰峰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和出版领域。《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回溯了移动影像的发展。从1980年代围绕“录像艺术”与“独立电影”等术语的讨论开场,到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装置手段及由之而来的跨学科的影像生产,到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之后,影像作品在双年展和公众话语中的盛行。文章试图对“电影何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表现的母题”、“展览电影(Cinema of Exhibition)何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展览的主题或形态?”、“电影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如何?”、“可能出现一种全新的‘中国电影史’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性’问题交错共生?”等议题做出历史性的梳理和观察,并借此回应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和未来可能。CCAA评委会对董冰峰的提案如此评价:“它讨论的媒介再现了21世纪中国生活之种种政治现实,在忽视实验性艺术的中国市场语境中,逆流而上,这一关注及时有效,将同时吸引中外读者。”
崔灿灿(1987年生)提案《在全面对抗中重建的秩序——2008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式》从政治介入和社会事件、实验空间和临时结构、自我组织和自我运动等七个角度展开,试图肯定全面的对抗本身即是一种新的秩序,这种无比复杂而又似乎充满希望的秩序本身,就是艺术与中国现实之间最有力的参与和互动方式。
2011年评论奖获奖者朱朱的《灰色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在今日发布。本书来自朱朱2011年CCAA的写作提案,作者希望借此书能提供一个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线索,以及它与上个世纪艺术变化的一种关系。新闻发布会上,评委们在赞扬肯定获奖者的同时,亦表示了对中国当下艺术评论现状的批评和担忧。陈丹青直言如今大多数的艺术评论语言趋同,缺乏独立思考精神。高士明则说“中国当代艺术圈的文章大多数时候呈现出的是‘智力腐败’。而写作并不需要多么文采斐然,更关键看作者是否能进入写作的状态,一种有情有义的智识。同时也需要对汉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