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证实钓鱼岛归属中国的两件古籍文物亮相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2年10月11日 09:59:42  来源:新浪收藏

《台海使槎录_》_001.jpg

《台海使槎录_》_001

《台海使槎录_》002.jpg

《台海使槎录_》002

《台海使槎录_》_003.jpg

《台海使槎录_》_003

证实钓鱼岛归属中国的两件古籍文物同时亮相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钓鱼岛主权铁证以及国宝大展”。两件文物的发现者、古籍收藏家彭令现身大展最后一日,应邀详解两件文物的来龙去脉,并现场展示文物真容,披露收藏幕后的故事。作为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彭令曾被今年3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誉为“海洋汉文古籍鉴定第一人”,之前彭令曾收藏的钱梅溪杂记手稿《记事珠·册封琉球国记略》证明1808年钓鱼岛在中国内海,而此次他在现场所展示新近所购的《台海使槎录》,则证明早在1722年,中国已对钓鱼岛实施管辖,清代官员已登岛巡视。据初步查考,《台海使槎录》除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外,彭令此部或为民间孤本。彭令认为,《台海使槎录》乾隆元年初刻本的存世,以文物与文献的两重真实性,确定无疑地说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所谓“尖阁列岛(即钓鱼岛等)是日本固有领土”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

据彭令透露,《记事珠·册封琉球国记略》被确认为沈复《浮生六记》卷五《海国记》佚文),系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的有力佐证。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之前根据他所了解到的情况,向全国政协办公厅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强保护再证钓鱼岛属于中国之新文献〈海国记〉原件的提案》,建议将相关保钓文物记叙与图影收入教科书。保利博物馆现场展示的大版的清嘉庆年间墨迹本《记事珠》。在这本文献上,记录了沈复等人在清朝嘉庆13年(1808年)5月13日辰时见到了现在的钓鱼岛。“随后7天后顺利通过了黑水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流海沟。在14日的早晨的隐隐的看见姑米山,这算是才进入琉球国界。”说明钓鱼岛当时就是在中国海域以内,它距离琉球国界还有一天的航程。收藏家彭令在2006年至2010年,在收集、整理、转卖古旧书籍中,先后从其所藏清钱梅溪手稿《记事珠》中发现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和钓鱼岛主权新证,并一一撰文论证推出。2005年秋,山西省平遥人彭令在南京朝天宫“鬼市”上淘到一本名为《记事珠》的手抄本。经专家鉴定,确认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失传已久的《浮生六记》中的第五卷初稿《海国志》。该书后来进入拍卖市场,藏家此次主动找到保利公开展出。《记事珠》手稿前年在某拍卖会上以1457.5万元(含佣金)转手他人后,彭令以其在涉海古籍收藏整理上的特长与贡献引起广泛关注,先后受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常务理事、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历史文献荣誉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值中日有关钓鱼岛归属之争之际,铁证钓鱼岛属中国固有领土的朝代官方文献《台海使槎录》八卷(一函四册)之民间孤本面世。此文献系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初刻本,经学者研究发现,收藏家彭令所有的《台海使槎录》系清代第一位巡台御史黄叔璥所着,或为民间孤本,确证290年前钓鱼岛就属中国管辖,并载明中国清朝官员当时即乘巡海船抵钓鱼岛登岛巡查。《台海使槎录》系清朝监察御史黄叔璥巡视台湾后于1722年撰写,其中明确记载:“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即钓鱼岛),可泊大船十余,崇爻之薛坡兰,可进舢板。”据专家介绍,文中“崇爻”是形容高耸交错,“薛坡兰”则指钓鱼岛附属岛屿南小岛和北小岛等,也就是《筹海图编》中的橄榄山。这确证,清代巡视大员在1722年之前就实地考察钓鱼岛列岛,并曾建港泊船。

据介绍,《台海使槎录》一书还详细地记载了中国清朝水师营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情况,其中称,巡哨船因岛屿“沿海暗沙险礁”而难以驾驶,只能等涨潮水平时才能进港,否则会搁浅或遇到风暴而无处泊船。改乘几艘轻盈平底的舢板随波漂浮也比较容易巡防,还可随处停泊。近日,彭令从一书友手中购得这册弥足珍贵的乾隆元年初刻本《台海使槎录》。彭令称,该《台海使槎录》乾隆元年(1736年)北平黄氏家刻本,系该书的最早刊行。原书共八卷,一函四册。为本半叶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钤有“裴永霞珍藏印”、“兰痴”、“经畲”等印章。此书初刻本传世不多,据初步查考,目前暂仅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因此他所藏这部,或为民间孤本。该书的刻印本较多见光绪五年 (1879年)刻印的畿辅丛书本,及道光廿三年(1843年)琴川郑光祖青玉山房刻印本。相较乾隆元年初刻本,这两种后印本行款版式差异明显,印制时间也晚100多年,因此文物与文献价值稍逊一筹。

经过数日考证,彭令还发现,《台海使槎录》中关于钓鱼岛的文字记载,或为另外一些古籍文献相关内容的源头。他举例:中新网9月14日据“中央社”报道,当日台湾文化主管部门举行的第2届文化资产保存颁奖典礼上,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特别提到,最近为了搜集钓鱼台的史料寻找一些古书,发现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曾重新把一些古籍再次出版,其中包括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台湾知府周懋琦写的“全台图说”,用图片去表达全台湾,内容清楚记载“山后大洋有屿名钓鱼台,可泊巨舟十余艘”。马英九表示,“当时看到这篇文献,内心非常感动,没想到台银清出的这一系列书籍不仅保存了文献古迹,在60年后也成为研究钓鱼岛问题的最好参考。”对照相关内容不难发现,马英九所指1872年“全台图说”之“山后大洋有屿名钓鱼台,可泊巨舟十余艘”一语,很可能是由《台海使槎录》中的“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馀”转录而来。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