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成为文化硅谷
1994年,宋庄还是沙田贫瘠的北京郊区农村。
那一年开始,中国着名的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刘炜、岳敏君等人决定来这里买房,作为自己的生活创作栖息之地。自此,这片庄稼地开始了新的变化,逐渐形成以小堡村为核心、分布在大兴庄、辛店村、喇嘛庄、任庄、白庙村、北寺村、疃里等十几个村的艺术家群落。10年里,宋庄除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艺术家,还拥有着画廊、民营美术馆以及其他艺术生态环节。这里就像一个艺术的理想乐园,吸引着全国甚至世界的艺术爱好者。
现今,居住在宋庄的5000余位艺术家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对他们来说,背井离乡,来宋庄只是为了寻梦,寻找艺术之梦,而定位为中国文化硅谷的宋庄,已为他们搭建好了圆梦的舞台。9月15日,北京初秋的黄昏,宋庄小堡村装饰一新,“小堡文化广场”几个大字在夕阳中格外耀眼。环岛处矗立了一座方力钧的雕塑――七层玲珑宝塔,草根金顶,高20米,底座直径15米,它是宋庄的地标建筑之一。“新鲜大枣,10元一斤”,街边一位大叔操外地口音吆喝着,见嫌贵,立马说:“不贵啊,刚才方力钧还买了30多块钱的呢!”方力钧是宋庄的符号,其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们,正是宋庄“价值”的创造者,他们的成功也是吸引全国艺术青年来此圆梦的“招牌”。1993-2003“吃饭也是艺术艺术也是吃饭”。“小堡文化广场”旁,雅文画廊“外貌”低调,但熟悉宋庄的人都知道,它其实是宋庄最大的私人画廊。
杨振文,“雅文”的老板,43岁,广东茂名人,中等身材。与一般的艺术家不同,他的言谈中,透露出一股精明与谨慎。1993年底,初到北京的杨振文并没有想来宋庄发展。在他眼里,那时的宋庄尽管入住了最早一批艺术家,但还没有形成气场,交通也不方便。杨振文选择了在北京城区画商品画,“先站住脚再说”。此后10年,宋庄的变化并不大。艺术家金锐记得,2002年到宋庄,“那会还是半土路,路边长满了玉米。”方力钧接待了他,把他带到当时宋庄最好的画廊,也是最好的饭馆――前哨画廊。前哨画廊有句名言:吃饭也是艺术,艺术也是吃饭。那时,很多入住宋庄的艺术家怀揣“艺术梦”,为“吃饭”拼搏着。2005-2006“来宋庄觉得离艺术梦想近了”在杨振文看来,宋庄的明显转变始于2005年,宋庄第一届艺术节。
艺术节由政府推动,这让杨振文嗅出了当地政府对艺术的重视。而同年成立的宋庄促进会,也使这点得到了印证。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洪峰回忆:“我们成立的前提是2005年以前宋庄聚集了很多着名艺术家,包括栗宪庭、方力钧、黄永玉。”洪峰说,当时宋庄镇政府看到这种情况,便走访了很多艺术家,盘点艺术资源。2005年9月15日,由政府支持的宋庄艺术促进会成立。同年10月,宋庄艺术节诞生。洪峰清楚记得,“首届宋庄艺术节,我们都没有场馆,就在小堡村一条土路上办了一个展览,有绘画,有雕塑。”但此后,宋庄艺术节逐渐成为一大文化品牌项目。首届艺术节结束几个月后,2006年初,杨振文从城区搬到宋庄,开了雅文工作室,主营临摹商品画,兼营自己的原创绘画。“租了一个院子,三四百平米,年租金几千元。商品画每幅三五百,原创画作贵一点,三五千。”此时的杨振文,靠卖画已经足以维持生计,而宋庄的环境也让他觉得自由了很多,以前在城里租楼房画画,油画的味道总让邻居不满。“来宋庄以后觉得离艺术梦想更近了”。2009-2011“艺术家是光头村民留起长发”“留着长发、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这曾是宋庄村民眼中艺术家的“标准相”。杨振文也是这种标准的艺术家范儿,头发最长的时候,曾经在超市里,被人从背后错称为“阿姨”。进军宋庄后,他觉得创作自由了,不过,困惑随之而来――原创作品没有更大的展示和交易平台。“我们是来宋庄追梦的,开画廊能展示作品,也能团结更多的艺术家。”2009年,杨振文在宋庄开了间小小的画廊,起名“雅文油画梦工厂”,地点选在了宋庄小堡文化广场上靠边的商铺,面积400平米。“梦工厂”开张,杨振文没请多少人,画廊的人气是一点点旺起来的,“低档、中档、高档艺术品都有,让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艺术。”
近两年,画廊开始“扩张”。用杨振文的生意经来解释,冒小风险,只有小机会;冒大风险,却是大机会。2011年5月,听说小堡文化广场上宋庄艺术家群落接待中心租约到期,即将搬走,杨振文便想“拿下”这一文化广场、甚至整个小堡村最中心的商铺。凭借前两年的积蓄,杨振文最终以2009年三倍左右的租金成交,“梦工厂”升级成“雅文画廊”。如今,在小堡文化广场上,“雅文画廊”十分显眼,招牌红底白字,一层两个入口,走进去别有洞天。从一层两个大展厅到二楼整层,面积超过2000平米,整个画廊经营的艺术品总数超过3000幅,标价从几百元到几十万不等。“现在,艺术家多是光头,倒是村民们留起了长发。”杨振文说,自己还留长发其实就为贴个标签,“毕竟对于普通顾客来说,只要进画廊看到我这‘行头’,就知道我是搞艺术的。”
2012-未来“回馈宋庄,为这里添点色彩”
下午是一天中画廊经营的黄金时段。一对中年夫妇在原创艺术展厅里看到标价最低上万元的作品,有点发憷,最终,二人在这里花1000元买下心仪的油画,用来装饰新家。杨振文说,画廊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30多幅作品,高价低价都有,顾客各取所需,就像超级市场一样。据洪峰介绍,现在宋庄经营类的艺术机构已达130多家,竞争不言而喻,正是“艺术超市”这一独特的理念,帮助杨振文的“雅文画廊”脱颖而出。如今,杨振文每天早上开一个多小时车,从燕郊的家赶到画廊,9点准时开门,一年工作365天,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布置展厅、联系作品、与客户聊画、与艺术家谈艺术,晚上回到家,还要忍不住拿起画笔。杨振文总是对人说,作为来宋庄寻梦的外地艺术青年,得时刻提醒自己,只有拼命往前拱才行。
除了杨振文,画廊还有9名员工,大多来自他的家乡广东茂名,他们在宋庄也都工作了5年以上。而杨振文的妻子现在是销售经理,他们的小女儿11岁,留着马尾辫,平时在燕郊上小学,周末来画廊帮忙。杨振文说,小女儿画画在班上一直是最好的。落了地,也生了根。“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曾把第五届宋庄艺术节主题展定名为“群落!群落!”是想告诉全世界宋庄的吸引力所在。这一点,不经意间在杨振文一家身上都实现了。2011年9月,外地人杨振文加入北京油画学会,学会会员部就设在雅文画廊内。“我是一个非着名画家,一直与色彩打交道,宋庄的发展给了我机会,我也希望自己能回馈宋庄,为这里添一点色彩”。
我这十年
王立则宋庄白庙村艺术家
有自由精神少条条框框
我以前是西安美院的老师,之后做了法制宣传工作。后来我提前十年退休,希望能重新做艺术。
2003年我来到这里,回归艺术。当时宋庄是国内当代艺术家聚集地,而对我来说,从体制内到自由艺术家,来宋庄是一种慎重的选择。到宋庄后,我觉得这里学术自由氛围很好,有一种自由的精神,也少了条条框框。从2003年到现在,宋庄变化非常大。我记得2003年我刚到时,这里的艺术家也就四五百人,但现在有5000人甚至更多。同时,宋庄艺术区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也很大。我听说当地村民的收入涨了不少,2003年小堡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三五千元,去年人均年收入是一万五,这最能说明宋庄十年来的发展。我个人也受益于宋庄的发展。之前办展览硬件限制很大,但这十年里,当地政府支持艺术发展,拓展了交易平台、展览平台,让我们能踏实地卖点画。而对于艺术家个人而言,现在能做的便是搞好自己的创作。
读这十年
顾振清策展人,艺术理论家
“天时地利”与挑战并存
依托如今的艺术群落,宋庄要成为文化硅谷很有希望,毕竟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但也存在着挑战。天时是目前政府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利是其离北京城区很近;人和,是聚集了众多艺术家。但“人和”也存在人才战略方面的挑战。宋庄现在更多的是艺术家散兵游勇、单枪匹马地闯,但要成为文化硅谷,必须考虑到先进生产力如何带动产值的问题,必须进驻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营机构,这样才能形成发展合力。类似美国SOHO(世界着名的艺术区),是因为有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营机构等大量机构的存在,才带来了艺术与经济上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