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活儿慢还不务正业,怪咖达芬奇为啥名气这么大?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super star。“文艺复兴三杰”中,达·芬奇就是名声最响亮的,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最完美代表”,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是另外两位。
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还有《最后的晚餐》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要说达·芬奇其他的作品,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即使是对美术史有所了解的内行,也说不出几个来。这是因为达·芬奇的作品,确实就没多少。达·芬奇活了67岁,作品的数量比起同时代只活了只活了37岁的拉斐尔要少得多,要是跟活到了88岁的米开朗琪罗拼数量的话,那就更是没法比了。
作品特别少,可是达·芬奇的名气却一点也不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古怪任性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这一点,最好例子就是《蒙娜丽莎》了。世界上的名画很多,其中有三幅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名画”,是“名画中的名画”,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而达·芬奇画这幅《蒙娜丽莎》可是画了一辈子。
达·芬奇一生都携带着这幅画,不断修改完善,想起来就画几笔,直到死去。现代技术分析,这幅画的颜料至少要有二十多层,可以说,《蒙娜丽莎》说是达·芬奇一生的压轴之作了。
《蒙娜丽莎》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绘画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后人总结,达·芬奇对绘画技巧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叫做“色彩透视法”,也叫“空气透视法”的技巧。达·芬奇观察到,空气并不是完全透明的,透过空气去看远处的景物,颜色就会有跟走近看不一样。比如说远处的山看起来灰蒙蒙的带点蓝色,近处的山就是更绿更鲜明一点颜色。《蒙娜丽莎》这幅画的背景就是运用了这种“色彩透视法”,显出了画面的纵深感。
除了“色彩透视法”,达·芬奇还发明了“晕涂法”。晕涂法这个词,词源是意大利语的“烟雾”,也有“模糊”和“柔和”的意思。“晕涂法”画画的效果,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拍照时候的“柔光”“柔焦”的效果。一般画家画画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明显地画出物体的边缘轮廓线,上色时,颜色的过渡也经常比较“生硬”,不同颜色交接的地方会有“交界线”。
但是达·芬奇就觉得,实际上这些线也并不存在,为什么要人为地画出来?我们看到颜色的变化,实际上都是自然过渡的,那作画的时候也应该避免那么突兀。所以我们看到《蒙娜丽莎》这幅画,无论放大多少倍,色块之间的线条和边界,都是朦朦胧胧的,几乎看不明显的交界线。
达·芬奇之前的人画画可没有这多讲究,对距离的表现基本是通过“近大远小”的几何透视法来表达,同时期的画家纷纷跟风仿效。这两种技法在西方美术史上都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看来用有生之年不断完善的《蒙娜丽莎》,作为名画中的名画也并不是浪得虚名。达·芬奇对绘画的各种完美主义追求,可以说都在这幅画里得到了体现。
完美主义者达·芬奇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突破自我搞创新。他天马行空,经常冒出新点子。除了画画以外,他还研究螺旋桨,研究自行车,研究机关枪,研究人体解剖学,等等等等。留下了关于各个学科门类的研究手稿,可以说几乎没有他不愿意去涉猎的领域,所以达·芬奇还有个称号,叫“最后一个全能通才”。
那为什么说达·芬奇是“任性的完美主义者”呢?这是因为达·芬奇虽然是完美主义,但却讨厌重复性工作,总是干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拿《最后的晚餐》举例,这活儿是给佛罗伦萨市政厅画的大型壁画。壁画的工程量巨大,咱们这位达·芬奇却脑洞大开,以追求颜色的柔和鲜艳为目的,挑战自己开始用木板画的技法来画壁画。结果挑战不太成功,工程一拖再拖,没办法顺利交货,达·芬奇干脆撂挑子走人不画了。后来帮他收拾残局的,是另一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徒弟瓦萨里。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画家都是先有客户下订单之后才开始作画的。没有订单画家就没资金和动力生产,可以说西方美术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付费客户的兴趣偏好。那如果是接订单,就得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基础上再自由发挥,但达·芬奇却总想来点新创意,动不动就撂挑子。
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的达·芬奇的作品,除了数量很有限的几幅名作之外,剩下的都是半成品和大量连半成品都算不上的草图。这样的画家,自然让客户提心吊胆觉得“不靠谱”,所以达·芬奇的订单量也就自然没多少。
在达·芬奇生活的时代,意大利是艺术的中心。最有面子的订单自然是来自梵蒂冈,来自罗马教皇的。同时期的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都给梵蒂冈的教堂做过画。可是达·芬奇呢?根本没他什么事儿,他在梵蒂冈没有留下什么画作。
虽然干活儿不靠谱,作品也不多,但达·芬奇确实是天赋奇才的大画家。达·芬奇不仅在技法上大大推进了西方美术史的进步,在题材上也不拘泥于中世纪以来以神为主、以宗教题材为主的范围。这样把神以人的面貌画出来,甚至开始以人像为主题,就是很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
追求完美画得慢,太任性订单少,任性的完美主义者达·芬奇,走的是精品路线。虽然达·芬奇是个怪咖,但是他在题材上和技法上的探索和不断创新,推动西方美术前进了一大步。
感谢你能看完我的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识之士,点下关注对你来说是件小事,庆祝我们的缘分始于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