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张大千先生入室弟子,缀秀轩中的老夫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同济大学建筑系古建筑、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因为学问广博、德高望重,而被建筑系的师生尊称为老夫子。
老夫子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入室弟子,工诗文书画。晚年多写兰竹应世,画风清健雅逸,书卷气浓,为典型的文人画,颇为时人所重。早年习文史,曾撰有《徐志摩年谱》,为国内外研究徐志摩必读之作。后致力于研究古建筑、园林艺术,治学充满人生艺术化意趣。已梓行的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等专著,尤以《说园》五卷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最大。
一九八五年,在老夫子等人的力倡下,同济大学建筑系在文远楼成立了书画装裱室,在当时的上海高校中属于首创,老夫子功不可没。此室由老夫子赐名缀秀轩,意为连结美好清秀之小屋,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倡导文理相通,此轩实为全校爱好书画者之小沙龙。缀秀轩三字由老夫子题字,古朴遒劲,为书法上品。由我任装裱师,担负起建筑系及全校师生书画装裱工作。
由于我从小在同济新村村字楼长大,家父与老夫子为建筑系的同事,二家相邻,过往甚密。老夫子视我为子侄,对我一直关爱有加,我也经常为老夫子办事。老夫子乃性情中人,我亲眼见证了老夫子在缀秀轩中的几件轶事,可知其文人学者之本色。
老夫子每日从家中步行至建筑系,通常先不入办公室而至缀秀轩中,我则每天已泡好一杯好茶侍候,其细品慢啜,然后至系办公室取书信杂志,或至教研室指导研究生学业,再回缀秀轩中处理回复书信等诸事。一俟完成,便看壁间裱件,评论幽默到位,言不多而意自深。曾有材料系诸培南教授所画山水请老夫子指正,老夫子细品画作,连赞:“不俗、不俗。”老夫子说不俗的,都是高雅之作,我自然不肯放过,认真拜读。在老夫子的影响下,我的书画鉴赏能力于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
有一年夏日,酷热难耐。其建筑系老同事吴一清教授至缀秀轩中,出示所作国画《西瓜葱油饼》,画中有黄瓤、红瓤西瓜数片,葱油饼二只,鲜香诱人,吴老自言大得意,嘱托裱上壁。越日,老夫子驾临,一见大喜,言此二物为我喜啖之物,嘱笔墨侍候,援笔立题于画上:西瓜葱油饼,夏日最宜人。老友出妙笔,大名吴一清。为之叫好者陈从周也。题毕笑道:“裱好后,到我家盖章。”说完负手离去,活脱脱一个当代郑板桥。不一时,吴一清先生来缀秀轩中看到题字,竖一大拇指说:“还是陈从周了解我的心思。”说罢哈哈大笑。二老情分,尽在不言中。
老夫子有一印曰:天涯握手尽文人。家兄陈龙(原上海美术馆副馆长)有指画《苍松双鸭图》上壁,画上绘一苍松,饱经风霜而生机勃勃,下画二水鸭,相依相偎,生动有致。老夫子一见大喜,提笔直接在画上题:春江水未暖,双鸭已先知。龙侄写成,梓翁陈从周戏题之。题毕对我说:“此画经我题过,画中有诗,立意高了。”老夫子提携后辈之意,令人感动。老夫子擅诗文,画中题句多自撰,其画如无题,则画作多存疑了,此亦鉴定老夫子画真伪之一法也。
1990年,建筑系青年美术教师徐建华赴澳洲举办江南水乡情写生画展,请老夫子在缀秀轩题词。原拟题句:水情、桥情、乡情。老夫子见后,在宣纸上题:水情、桥情、柔情。旁人道:“怎么变一柔情了?”老夫子莞尔一笑:“水情、桥情已含乡情,加一柔情,与江南多妥帖呀!再说人生怎么可以没有柔情?”题词增“柔情”二字,立意既高,复增韵味!老夫子早年国画以题“一丝柳一寸柔情”而著称,柔情,实为老夫子专利也。
今年为老夫子诞辰一百周年,缀秀轩却早已不存,我也只能默默地看看老夫子的题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