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都知道占有资料的重要性。早年间出版物很少,一个画家出一本画册基本上全国画画的都在看,一本正规出版物(那时也没有非正规的出版物)基本上就能让一个画家名扬天下。那时很多有名气的画家都与新闻出版界有着各种关联,这也从另外一点证实了这种情况。
资料难得,就得靠自己的千方百计和运气。当年白石老爷子在大户人家教姨太太们画画,得以见到其府上的大量藏画,这份福气即使对当代人来说也是极珍贵的。正是因为资料难得,画家们才养成了很可贵的好习惯,那就是临画、抄书和画速写。像朱新建这样聪明绝顶一生追求快活的人,当年借到《人间词话》时也是连夜弄个手抄本出来的。那时看到一张好画会在博物馆赖上一天甚至第二天接着赖,哪像现在手机一举,咔嚓一声,就接着看下一张了,看一个好展览比看一部电影还省事。有时是连咔嚓一下的劲也不用费,门口就有作品集等着你,比自己拍照的清晰多了。
甚至你根本不用去现场,就坐在家里一只手端着茶杯一只手握着鼠标,点几下什么画面都有,连名家点评、作品分析都有了,再看看评论栏里的匿名留言,反面意见、业界反应也有,连自己动动脑筋的事都可以懒得做……
现在有博客、微博、微信,只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跟踪你有兴趣的名家,刚好很多名家也喜欢显摆,搞什么活动了,读什么书了,最近画什么了,有什么心灵鸡汤、创作体会了,只要你关注,他都会向你汇报。即便名家不显摆,参与者亲历者也会提供各种情报的。
没有了深入的参与生活,没有了深入心灵的体验,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变成了对网页的浏览,靠新闻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自己绘画体系的长久发展计划,有想法也难以平静地坚持,没用的信息在浪费时间,觉得有用的信息在左右你的视线,每天面对屏幕两眼发出鸡贼的光芒,谁在办展?谁在出书?什么样的作品正受市场欢迎?这家伙这样画有点儿意思,我是不是也可以试一下?我把张三、李四的特点组合一下,这不就是我的了么?
网络给了太多的资料,我却用这资料蒙住眼睛;原以为度娘让寻找变得轻松,却让我的目标模糊不清。
与其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戒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