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谁将威尼斯双年展拉下神坛

徐磊/文
2015年05月19日 10:15:4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威尼斯双年展,曾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虽然依旧可以仰望,但光环却正在消失。

对于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的威尼斯来说,2000万人以上的旅游人次无疑是这里最大的创收来源。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始于1895年的艺术盛会,是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的见证者,显然也是威尼斯旅游产业的推动者。

历经56届的威尼斯双年展,对中国艺术家而言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能够参与双年展就意味着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这曾经是多少中国艺术家的梦想。1993年栗宪庭带领岳敏君、方力钧等中国艺术家首次出现在这个国际化的舞台上,2003年中国馆正式成立,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窗口。

然而,艺术家参与双年展的初衷各不相同,有的希望寻求世界认同,有的一心只想镀金。比如在近几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掀起的“中国热潮”,浩浩荡荡上千人,以自费的形式举办各种“平行展”、“外围展”,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自娱自乐”最终只是丰富了艺术家的参展履历,当然,也成功拉动了当地的GDP增长。

为什么有这种论调出现?因为威尼斯双年展主要分为国家馆展览和主题展览两大板块,核心在于绿园城堡和军械库,显然这些平行展并未触及于此。但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平行展的积极意义,策展人和艺术家所做的努力是与西方体系“平等对话”的一种尝试。其实,不管是国家馆展览、主题展览还是平行展、外围展,最为核心的在于能否呈现出真正能够与国际对话的展览。否则,国家馆展览也一样会饱受争议。

不可否认,中国艺术家扎堆“抢滩”威尼斯的疯狂,使得威尼斯双年展在国人心里不再那么神圣和遥远。在本届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再次“占领”肯尼亚国家馆并最终使该馆取消的闹剧,让威尼斯双年展的权威性再度引发质疑,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也颇有些讽刺的意味。

其实,近年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负面言论一直都没消停过,“资本操控论”、“保守”等观点不时见诸报端。除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之外,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西班牙ARCO、瑞士Art Basel、法国FIAC等博览会的日益崛起,也使得威尼斯双年展的影响力在逐步消解和分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威尼斯双年展有百年积淀的成熟模式,即便走下神坛,也依旧会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而言,虽然被视做“展览障碍”的数十个油桶已经移走,但能否呈现更为精彩的展览,难度却并不止于此。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