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王冠:从吕佩尔茨到表现主义到绘画

2015年05月06日 10:11:1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引言:2015年4月25日,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携81件新作落地北京时代美术馆,据悉此次展览是这位艺术家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个展。本文以此为契机,从艺术发展史出发,以个人视角诠释(新)表现主义绘画,并对绘画的本质提出一些列的反思与追问。

绘画的回归?

当我们谈论绘画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哪种身份的绘画?当我们捡起笔试图绘画的时候,直觉之下要达成哪种类型的绘画?

绘画穿过拉斯科与阿尔塔米拉洞穴,穿过古希腊、文艺复兴,穿过巴洛克、新古典,穿过现代主义、后现代,穿过权臣阶层与文人画,穿过砖石瓦当、市井街头、浮世绘,绘画努力挣脱着政治、怀抱着政治,既身陷又厌弃着各种人文和主义。

绘画胜利了!绘画失败了!绘画又胜利了!成和败是否真与绘画有关——那是“社会”的胜利(失败),是“美”的胜利(失败),是“视觉”的胜利(失败),还是“意义”的胜利(失败)?绘画被误解,以它不喜欢的方式被宠爱(坏)着.....

倪瓒的绘画拒绝“社会”,徐悲鸿与八大山人又一热一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它;《亚维农的少女》及后来的德·库宁们不断腐蚀着绘画的“美”,失去了好看层面上的美,绘画与普通人疏远了距离;在对现实的模仿与创造各种直观世界的方式上,摄影终于取代了绘画,与设计师内呼外应承担起更多的“视觉”责任;而后现代的胜利,要归功于观念的招数,图像的拼贴、并置与其说关乎观感不如说关乎思想,行动绘画要的并非那个结果,而是它行动过程中的一个“意义”。绘画这件小事,只有到了表现主义那里,才再次触摸到它的本质。把时尚的交给艺术设计,把模拟与观看方式交给摄影,把一切意义还给学问,把绘画还给绘画。

吕佩尔茨在中国的展览以“西方绘画的回归”命名。绘画,就像一个羞怯而不自知的孩子,因提早到场空无一人,被剧院的宏伟景观惊走。若干年后孩子长大、变老,姗姗来迟又被欣慰、埋怨着他的迟到。本文所关心的始终是,这种所谓“绘画的回归”究竟是哪种层面的回归——是数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绘画重新得到资本的介入,政治的关心,媒体的曝光,学术的研究还是绘画在经历一系列历史变迁之后还原了它应有的本来面目?

时代美术馆的开幕式人头攒动,道地的修辞与精致的黑丝交相辉映。吕佩尔茨的问题是表现主义的问题,更可以是关于绘画本质及其发展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