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书法的文化大厦
盛世危言:时下中国书法表面繁荣,实际上却像沙滩上的高楼,潜伏着崩盘的危险。中国书法从精神到组织和制度,应该推倒重建,才能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书法家的三大理想要素
一个国家的发展,往往首先体现在经济上,最终一定会落实在文化上。一种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背后的终极支撑力则是经济;经济发展的终极支撑力,又是文化。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中,文化正在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正在复兴,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共识。从文化大国的未来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必须要有具体的载体,保持纯正的中国品格很重要。
书法家绝不仅仅是只会写字抄书者,而应该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书法家的理想要素,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圣贤气象、魏晋风度、传世翰墨。
一是要有“圣贤气象”。
以天下为己任,经世济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在当今中国,知识分子要提倡“圣贤气象”,弘扬传统士人风骨和志道弘毅意识。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正在共同参与着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过程。在新的时代,发挥自身专长积极投身文化建设,是书法家的社会责任;振兴中国书法,为恢复传统文化的体系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是书法家的历史责任。书法家要修身行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历史责任,不要满足于做一个只会玩弄笔墨技巧的书匠。
二是要有“魏晋风度”。
书法家,乃至文艺家应该具超越普通人的风度和情怀,适志通脱,不滞于物。我们不能被世俗的物质衡量等标准所束缚,要把自己放在更加广阔的时空坐标中,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努力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时间上要把古今文艺大师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在空间上把天下的英才作为自己的追赶目标,不要与眼前的人争一日之短长,追逐蝇头小利和蜗角虚名。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圣贤和大师,但是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心宇更大器一点,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三是要有“传世翰墨”。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推崇的三不朽盛事。能有翰墨传世,是每个书法家内心的渴望和梦想,只是有些人羞于或不敢承认罢了。争取以高品位的书法作品传世,以立言来立功,就是书家们的用武之地。
书协和高校等要以士人的标准和要求,来培养书法家。《庄子·逍遥游》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工夫在字外,修养和学问是土壤,书法是树苗,只有深厚的土壤才能培植出参天大树。
一个书法家,想要追求5年的热闹,可以去追逐时风、追逐评委,应该可以名利双收;想要50年的热闹,可以去追逐当代名流,挤进圈子分一杯羹,或许可有名位利禄;想要在身后500年还被人怀念临摹,那就得坐得住冷板凳,向历代先贤看齐。
书协系统的综合改革
中国有各级书协,还有各级书画院、书法院、印社等组织,这些组织章程制度中都规定有为书法家服务的职责。但是,时下很多人要求撤销各级书法组织,这些组织被自己服务的对象呼吁废除,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讽刺。废除这些组织并非根本之策,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秩序。没有了书协、书画院、书法院、印社,一定会涌现别的组织,情况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从精神和制度上改造各级书法组织,才是当务之急。从书协的角度看,总体改造方法可以从顶层设计入手:“考试选拔,管办分离,主抓基础。”
一、“考试选拔”。具体细化为“考试入会,选拔授号,综合评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现在有一万多个会员,不必讳言,这其中很多人名不副实。中国需要大量具备一定书写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国民,但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所谓书法家,书法家应该是一个精英群体,宁缺毋滥。必须立即废止现有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制度,废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称号,另行通过选拔授予“书法家”荣誉称号。
“考试入会”,是指实行中国书法家预备资格考试制度,和“书法家”称号考试授予制度。
考试组织权要适当分离。文化考试应该委托教育部自学考试机构组织,书写技艺考试可由中国书协组织,甚至也可以委托其他独立机构进行。
考试内容分为文化基础和书写技艺两大类,达到一定水平和分数,方可具备中国书法家预备资格。
文化基础中,必考科目为中国通史、古代汉语、文字学概要、中国书法史、说文解字、历代书论释读等等。书写技艺中,篆隶真行楷等诸种书体中,必须选试任意三种字体,进行实名评审。
严格执行考试入会,马上可以将一批钻入书协的官员、富商和低能抄书家打回原形,这是清理重建书法队伍的最急迫、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二、“管办分离”。具体细化为“展评分离”、“产业分离”。
各级书协系统应当成立相对独立的评审机构。评审委员资格也应当通过考试授予,不局限于书法圈,而是应该吸收中国历史、文学、哲学、文字学等领域专家参加,对参评书家和作品进行最严格的考核。书协担任相关领导职务的人士,只是书协行政事务的组织执行者,不一定非得担任评审委员,只有取得相应资格才可以担任评审委员。
协会举办展览的职能,必须予以剥离。书法有市场和经济价值,近年进而形成所谓的“书法产业”,涵盖与书法有关的行业,据说包括作品的创作制作、文房四宝产销、书法作品策展、书法作品拍卖、收藏、投资、文交所、教育培训交流、创作基地、文宣广告、出版印刷、保管运输保险、报纸刊物电视等等。书法产业形成了利益链条,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书协不应该卷入具体的产业活动,应该只负责评审,鼓励社会力量成立独立于书协的书法产业发展公司,来负责承办展览等事项。负责展览的社会组织不应该有评审权。
三、“主抓基础”。具体细化为改进深化各级书法教育,推动书法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体系、全过程。
书法界当务之急的基础工作,是提高全民的书写能力和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推动书法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体系、全过程,这些工作牵涉到教育、文化、文联、高校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做好三大重要基础工作:
一是推动落实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
经过有识之士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教育部2013年终于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国书协应该统合各级书协、高校、中小学校等社会资源和力量,为这项工作提供师资、教材、教育、培训等方面支持,并协助落实。
二是着手推动书法进高考。
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人区别于世界其他国民,中国独特的艺术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书法,就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现行高考制度中,中国传统艺术不是必考科目。高考制度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传统艺术修养,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传统艺术修养的国民,想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是不现实的。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重要形式,是国民语文能力的重要基本素质之一,应该被列为中国教育的重要项目,在当今要像体育一样,在中考、高考中作为一个必考项目,占据适当分数。有这项制度的保证,中国书法才有可能在根本上得以复兴。
三是改进高校书法教育。
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知识结构健全、艺术修养出众的书家,而不是流水线成批复制抄书匠,这是教育部和高校书法专业的职责。要提高而不是降低书法专业招生文化考试门槛,达不到文化要求的人,不必进入高校、授予国民教育文凭,可以通过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的形式提高水平。应该调整高校书法专业教育教学大纲,健全知识结构,改变唯技巧论的教学导向。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生,应该在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文字学概要、中国书法史、说文解字、历代书论释读等方面具有较高修养,具备诗词对联等初步的古典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要分批分步推动高校学生必修书法,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专业学生,比如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应该首先开始必修中国书法,然后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逐步扩大到全体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