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杂议:艺术专业为何被“预警”?
2011年起上海市教委将艺术设计、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多个本科专业列为“年度预警专业”。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以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等艺考的主要专业均进入了前15名。
又是一年艺考时。这些年,艺术教育需求不断扩大,艺考热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但凡事皆有度,当下艺考过于火爆,艺招盲目扩张,已经暴露出了许多现实之忧,违背了艺术教育和行业发展的规律。首先是高招生率与低就业率。2011年起上海市教委将艺术设计、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多个本科专业列为“年度预警专业”。
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以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艺考的主要专业均进入了前15名。其次是社会财富的大量支出。有人用“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的段子来调侃摄影专业的教育成本。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从艺考的考前培训、考试成本、学费等基本支出来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很难承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艺考以及随后的高校艺术教育逐渐变成一种“有钱人的游戏”。再次,由于艺考自身的“非程式化”特点,考试中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判断,留有更多的人为空间,这给艺考的公平公正带来了挑战。此外,还有一些学校、考生甚至媒体为了制造话题、引起关注,极尽炒作之能事,考场内外一会儿上演比基尼秀,一会儿比拼名牌包,一会儿又撞脸明星,让本应严肃对待的考试沦为一场“娱乐秀”。艺考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应该在喧嚣之中冷静下来了。
中国艺术行业的发展水平真的达到如此火热的境界了吗?冷静思考之后,我们发现,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必然联系,进而得出“艺考热是虚热”的结论。在正常的艺术教育发展之外,考生纷纷扎堆艺考更多是由教育体制不健全、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和将艺考作为升学成功的捷径等因素造成的。此外,艺术生的高开支、高学费以及相对自主的招生程序刺激一部分高校盲目扩招,也成为艺考、艺招火爆的一个原因。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借助政策手段,把握舆论导向,通过对教育和市场的需求分析,引导艺考步入理性阶段。近期刚出台的艺考新政让诸多高校有点措手不及。此举一出,有利于收紧艺考的口子,提高文化水平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艺考热,提高今后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其次,学生及家长要理性地看待艺考。艺术类高考确实是谋取大学文凭的一条路径,但艺术需要天赋,亦需要文化素养,大家在报考前要考虑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以及今后如何面对艺术岗位稀少、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问题。我们不要只看到成功的艺术工作者光鲜亮丽的外在,殊不知他们在成功之前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更何况,这只是众多艺术生中的少数特例。目前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艺术类毕业生的签约率远远低于国内非艺术类毕业生的签约率,很多人都成了自由工作者,甚至改行。这样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对社会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再次,教育机构应降低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将艺术教育更多地当成一种素养教育来对待,真正做到以教育为本。
艺考热本应该是艺术热和素质教育热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然而,由于它诞生在浮躁的社会教育环境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土壤培育,这种“热”不完全是人们发自内心精神追求的“热衷”,而是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热闹”成分。艺考热不单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折射出的教育、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