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欧美画廊蜂拥而至第12届墨西哥艺博会?
第十二届墨西哥艺博会(Zona MACO)在2015年2月8日刚刚结束,这是南美最大的艺博会,吸引了大批欧美画廊前来参展。本届艺博会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120家画廊参展,展览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画廊来自墨西哥以外的国家。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欧美画廊云集于此,这些画廊又是怎样看待本次艺博会,怎样看待蓬勃发展的墨西哥艺术,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墨西哥及拉美藏家极具潜力
很多画廊旨在通过墨西哥艺博会寻找拉美尤其是墨西哥的潜在藏家。“墨西哥的艺术收藏业在最近十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洛杉矶Kohn 画廊的负责人Samanta Glaser是第二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了,她说道:“这也是为什么巴塞尔艺博会会增设迈阿密展区的原因,因为拉美有很多潜在的艺术收藏家。”
“墨西哥艺博会将北美和南美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因此有庞大的艺术收藏家群体,因此很有吸引力。”柏林的Dittrich & Schlechtriem画廊负责人André Schlechtriem 说道。他也提到德国人喜欢将艺术作品放在海外市场进行检验。“德国人尤其喜欢在海外成名的艺术家——这是典型的德国人。想要让德国人喜欢你的作品,那么首先你得在海外有一定的名气。”
“现在有很多世界级的艺博会,但也需要重视地区性的艺博会,并与那些不会到伦敦或是纽约的艺术收藏家建立联系”,Stuart Morrison, 伦敦Hales画廊负责人说道,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我们现在正在寻找拉美、德克萨斯以及迈阿密的当地收藏家。”
甚至有很多来自欧美的收藏家也来到墨西哥艺博会寻找收藏机会。洛杉矶的Charlie James也是第一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他说道:“在艺博会开展的第一个小时里,我就遇到了三对来自洛杉矶的夫妇,他们都是大藏家,也有来自北卡罗莱纳的藏家。墨西哥当地的藏家对我的画廊也十分感兴趣。”
Cristin Tierney的纽约画廊也是第一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他说:“我们发现墨西哥艺博会上的藏家很热情也很开放,对于艺术本身很有见地,这在商业感十足的艺博会上是很少见的。"
世界级策展团队强势围观
除了大批的藏家之外,也有很多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前来参观墨西哥艺博会。“很多我熟悉的美术馆策展团队都来到了这里。如有梅尼尔美术馆、泰特美术馆以及克利夫兰美术馆的策展团队。墨西哥艺博会是和美术馆馆长及策展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Wendi Norris, 说道,他带着旧金山画廊第一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
墨西哥艺术风头正劲
在谈到参加艺博会的画廊带来的艺术作品时,大多数画廊都选择了那些能够与墨西哥及拉美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我们画廊的签约画家之一William Powhida, 刚刚参加了一次在墨西哥的驻留计划,完成了一系列墨西哥当代风景作品。”Charlie James说道,“我们的新星Ramiro 创作的作品将南加利福尼亚的工人形象画成了墨西哥奢华杂志封面的样子。”
Schlechtriem与 Alexander Levy 画廊合作,联合展出了两位欧洲艺术家的作品。这两位艺术家在开展前一个半月飞抵墨西哥来创作他们的参展作品。Julius von Bismark 与Julian Carriere从当地的建筑工地收集建筑废料,制作成了椭圆形的的石头作品,并铺设在了展位的地上。
Tierney 画廊带来了智力艺术家 Jorge Tacla与匈牙利艺术家 Alois Kronschlaeger的作品,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你能感受到20世纪中期墨西哥前卫艺术运动的色彩”,画廊负责人Candace Moeller提到。De Jesus 画廊带来了墨西哥本土艺术家,来自提华纳的Hugo Crosthwaite 的作品。
洛杉矶的Steve Turner是第八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了,他带来了在纽约工作生活的荷兰—巴西艺术家Rafaël Rozendaal的作品。对他来说墨西哥只不过是众多向世界推出艺术家的重要平台之一。“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可以在任何地方展出,如果他们的作品足够有影响力,那么会有很多收藏家慕名追随他们的脚步。我并不知道在这次艺博会上能不能卖出他创作的以几何构图设计的新颖作品,但是Rozendaa是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我等不及在其它地方推出他的作品了。”
来自欧美的画廊还很看好墨西哥艺术,他们还将这次艺博会视为寻找新艺术家的机会。“经过过去15-20年的发展历程,墨西哥当代艺术在现在发展到了顶峰,有越来越多世界级的当代艺术家选择在墨西哥工作和生活。”Michael Kohn说道。
Marc Foxx位于洛杉矶的画廊第三次参加墨西哥艺博会,展出了Ryan Gander的艺术作品。他说道:“我认为墨西哥城现在是最具创造力的城市之一,这与拉美社会与城市的发展、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艺术家对于很多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能够让观者反思当下,反思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