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抽象艺术渐受关注
中国抽象艺术渐受关注
进入2014年,抽象艺术的炙手可热显而易见。偏锋新艺术空间的“2014’抽象艺术第七回展”、宁波市文化馆主办的“2014国际具象&抽象展”、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色不异空——国际抽象绘画艺术家联展”、今日美术馆主办的“蝉语·禅境—邹琼辉艺术作品展”、力利记画廊的“更·抽象”等等陆续开展,从国际到国内,从群展到个展,内容丰富,类型繁多。
策划抽象艺术展,并对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进行梳理,成为了一种潮流。此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也呈现出抽象的面貌。不管是出于对抽象艺术的探索,还是个人艺术创作思考的结果,抽象艺术在中国渐受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中国近二三十年才有在“抽象艺术”这个概念指导下的艺术创作。与西方抽象艺术发展近百年的时间相比,我们无疑是落后了。但今天,抽象艺术已在边缘化的处境中渐趋成熟,一种属于东方的抽象语言体系逐渐繁盛。
“抽象艺术自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民国时代传入中国,迄今已有大半个世纪。作为一种普适性趋向的现代形式,近二十年在中国形成了多元方向的抽象实践,但尚缺乏清晰的理论表述。这种理论表述涉及如下一些问题:抽象艺术是否完全为西方原生的语言?中国艺术传统中是否存在语言的抽象性和观念基础,以及是否具有现代性的转换可能?现代抽象艺术的国际实践是否吸取过中国的资源?”策展人朱其曾撰文提出了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抽象艺术是一种非具象、感性的纯粹视觉艺术,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之后又影响到非西方国家。受西方影响的中国抽象艺术萌芽于上世纪30年代,在9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抽象艺术家。在一定意义上,抽象艺术本身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中国的书法、文字,中国早期彩陶图案、青铜图案,以及中国写意绘画讲究“似与不似”都有抽象的表达方式。所以,虽然抽象艺术观念来自西方,但有意思的是,还是有近一半世界抽象大师认为,世界抽象文化的起源是在东方。”对此,北京力利记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永红如是说。
“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在六十年代曾经为美国抽象艺术的渊源进行辩护,他认为美国抽象艺术不可能受到来自东方的影响,它是直接源自从塞尚到立体主义的新传统。将抽象艺术看作是一种西方原生的纯西方艺术,这一观念也影响了中国艺术界近大半个世纪。西方的抽象艺术主要分形式主义抽象和表现主义抽象,但无论哪种形式,在语言上都吸收了别的文化的形式资源,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形式来自非洲木雕的启发,美国战后的抽象表现主义受到日本五十年代的书法表现主义及中国书法水墨的影响。在观念上,康定斯基的观念受到源自印度教的俄罗斯神智学会的思潮影响,抽象表现主义中的亚洲派则受到日本禅师铃木大拙的禅宗的影响。”朱其解释,“抽象艺术并非一种纯西方艺术,而是一种跨文化实践的产物,西方的抽象艺术至少是在其自身的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脉络上对其他文化的吸收。2009年纽约古根海姆策划的《第三思想:美国艺术家凝视亚洲》的文献展,美国的艺术史学者亚历山大•门罗等人推翻了格林伯格原先所持的美国抽象绘画纯粹欧洲血统的主流观点,大量的文献证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受到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传统的影响。”
从2008年以“走向后抽象”为主题的展览,到2009年“在——展览在抽象画诞生一百年之际”,再到2013年“心手相应——中国抽象艺术第六回展”,再到今年的“2014’抽象艺术第七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一直致力于抽象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抽象艺术在中国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前景尚不明朗时,偏锋新艺术空间已经开始挖掘这一市场,一路走来,八年时间,孜孜不倦,是对抽象艺术的喜爱,还是高瞻远瞩,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开始做抽象艺术展的时候,仅仅是我个人感觉到:中国目前有很多正在进行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但是他们并没有好的展示平台,国内的环境别说对抽象艺术,就是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也还存在一些误解。那么我有这个感觉,当时就找学院的学者来聊来讨论,看这个事情怎么做合适,所以一开始我们和学院的学者在中国抽象艺术的梳理上花了比较长的时间,由此慢慢地形成了抽象艺术这个偏锋新艺术空间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展览品牌。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找不同的学者来讨论中国抽象艺术的学术这一部分。2008年时,中国本土藏家对抽象艺术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对“抽象艺术”这个相对于“写实艺术”的名称概念上的理解,国内很少有收藏抽象艺术的藏家。”王新友解释。
对于今年“2014’抽象艺术第七回展”的盛况空前,王新友很欣慰:“受专业领域内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家会主动找来看。我们抽象展览开幕时,来看展览的人都是找来看的,我们邀请的人数是很有限的,陆陆续续找来看的人非常多。”“偏锋新艺术空间的抽象艺术这个展览品牌,它是一个平台,提供给观众一个可以观看的角度和方向。每一年我们对展览主题进行提炼,以此提示给观众一条路径来看中国抽象艺术慢慢长成的果实。尽管当代中国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自由化、全球化,但是,中国的抽象艺术以及关于它的解释仍然要从此地、此时出发,从艺术家个体的存在经验和思考出发。当然,肯定某些创造源来自别处,或许不少创造之果也会饮誉他乡,但只有‘此地、此时’才能为这些创造提供价值基础。中国抽象艺术的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次参展的13位艺术家都有各自的根性,这种根性不再是简单的地域的根性,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希望做出一个提示,地域的根性是因为有文化上的多样形态才变得更加稳固。所以本次展览特别强调艺术家对抽象艺术在文化形式探索上的‘根性’。形式必须具有根性,当然扎根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两种,但只有具有根性的艺术方式,才不会被风浪吹翻、卷走。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性就是真实,而只有真实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