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张瑞龄:艺术为时代服务

2014年09月24日 15:19:28  来源:北京商报

被誉为“中华楷书第一人”的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他6岁习书法、20岁起专攻楷书,几十年如一日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历经岁月沧桑却矢志不渝。他习汉临魏,追唐研宋,汲古而不泥古,博众家之长,舍传统之短,终成一派。他那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艺术线条,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的“张氏”楷书,大中小皆宜,并紧随时代,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弘扬时代正气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瑞龄出生于河北唐山市开平镇,父亲是一家大染料行经理,不仅是位成功商人,而且熟读四书五经,家藏丰富。小时候张瑞龄就喜欢看家里丰富的藏帖,并临摹和学习,逐渐迷上了写字。当时,学习毛笔字是学生必修课,张瑞龄凭借自己的天赋和苦练,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张瑞龄与楷书结缘源于一次偶遇,“当时有个小伙伴的爷爷是清代秀才,已80高龄,去他家玩时,常见老爷爷戴着老花镜在写小楷,写得很美。从那时起,隽秀大方的楷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以后,张瑞龄苦研楷书,并一发而不可收,而他的人生路也像楷书一样,充满了隽永正气。

从20多岁起,张瑞龄开始专攻楷书。经过多年研习,他的书体在继承颜真卿的雄强与朴厚、欧阳询的严谨与气度、褚遂良的用笔与变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楷书,字体方正奇妙,稳健灵动,尤其是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线条,刚中藏柔,韵律丰富。

张瑞龄的书法既有楷书的严谨,又有行书的潇洒飘逸,其书写特点是楷书快写,一笔下去,不做任何雕琢。他认为快写才会字迹灵动飘逸,充满激情。他的字能小能大:大如斗,充满了灵秀隽逸;小如蝇头,刚正大方。这一切,是他天赋加勤奋的结晶。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书法艺术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自出机杼。张瑞龄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仍保持有书法创作的激情。在谈到如何看待书法创新和坚持传统的问题时,张瑞龄表示,所谓的书法创新是继承在传统文化之后的创新,不是说“一上来就随便创作”。书法跟电子产品不同,学习书法必须一步一步来,从孩提时代学素描开始,凡是创新没有学习传统的,都是对书法的一种亵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新变化,他认为才是真正创新。

凭借这种执著的追求,张瑞龄不断吸收魏晋人小楷、南北朝碑版以及唐人楷书的传承元素,有意识融入了自己独创的技法,由注重结体转向注重笔法的多变;由顺锋用笔转向藏露并用;由秀美而趋向雄强;由清秀而变厚重,逐渐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楷书。他的作品既平易近人、雅俗共赏,又具艺术内涵和实用价值。

张瑞龄一直强调,艺术当为时代服务。他通过自己的笔墨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发展,并为国家大事服务。国内著名的华北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泽东同志题词、碑的右面是邓小平同志题词、碑的左面是江泽民同志题词,碑的背面则是由张瑞龄先生书写。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珍品赠送给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政要。有的称赞:“书法在中国”、有的至今还挂在卧室,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全国政协礼堂大厅左右悬挂着张瑞龄先生书写的丈二巨幅大字,受到诸多观者的高度评价。

张瑞龄

1936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市开平镇,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教授、研究员。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