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艺术研究方向的三条新线索
2014年8月份是石鲁家属与国家博物馆值得庆祝的月份,筹备了近三年的两次捐赠终于完成。300件石鲁重要作品捐赠国博,这成为近期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事件。当捐赠本身作为一个值得探讨的事件热闹过后,真正考验的是一个博物馆在后续如何对艺术家进行系统保存、展览展示和学术研究。
不断在思考的研究方向
“石鲁艺术研究中心是国家博物馆设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20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机构。”陈履生从最初与石鲁家属的接触开始,一直跟进着石鲁作品的捐赠、研究、推广、展览等相关工作,包括对外发布的诸多文字他也亲自过目与修改。
陈履生介绍研究中心的职能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首先,搜集和整理石鲁先生的相关资料和作品,对作品进行梳理;其次,结合国内外艺术史论家、文化学者、艺术家对石鲁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再次,基于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石鲁作品,在国内和国外策划相关展览,展示石鲁艺术和传播中国文化;第四,开展与石鲁艺术相关的图集和研究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第五,向社会,尤其是学术界提供关于石鲁作品的鉴定和资料服务;最后,研究中心还承担着对石鲁作品进行专业的科技保护与修复。”
谈到石鲁艺术研究中心,同样来自于西安也被聘请为研究员的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颇为感慨:“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得石鲁的艺术研究正式提到日程上来,在新中国美术史中,石鲁是一座越不过去的高山。”
资料收集与梳理、展览展示与出版物出版等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工作,但对于石鲁艺术的学术研究依然是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重中之重。作为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的一员,杨晓凌在受聘之后一直在思考着石鲁艺术的几个研究方向,在采访中他向雅昌艺术网透露了最近的想法:
首先,石鲁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与代表艺术家,从“延安学派”的角度对石鲁进行研究是张晓凌首先提出的方向,“石鲁最早出自延安,他是一个在革命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这样的革命背景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其实这样的研究方向并不仅限于石鲁,在那个年代的延安成长了一批艺术大师,像古元、王朝闻、胡一川等,但到现在并没有人去系统的研究过,“看上去石鲁是画画的,但世纪上他也是在延安学派中成长的成果。”杨晓凌认为这个角度恰恰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脉络。
另外,杨晓凌认为对于石鲁的研究也应该放在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变革创新中去考察,这样的问题也正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问题,“西北的长安画派有一个特点所有人都是在黄土泥巴里滚出来的,这个很厉害,像赵望云、石鲁,这批人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艺术地位,而不是从课堂上,但他们确实创造新艺术的现代性。”在这样线索上来看,把石鲁放在这其中就能看到他的价值。
对于石鲁成长的内心实践和性格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在西方做的非常好,“我们中国对艺术家的描述都是很完美的,但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描述的非常完美都是很可笑的,我觉得对石鲁的研究应该纳入其‘艺术家孤独的生命轨迹’,对艺术家这种性格和内在的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杨晓凌认为以上三条线索是研究石鲁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
后记:
就像国博馆长吕章申所感慨的:“石鲁先生是天才艺术家,但他走的太早,这是我们新中国美术史的极大损失。对石鲁艺术的重视,是我们自觉感到的责任,也是国家博物馆应该做的一件重要的事。”石鲁家属大规模的捐赠对石鲁的研究甚至对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更重要的则是围绕捐赠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这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具有挑战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