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启动:市场机制未起步
文化部筹备1年多的“艺术银行”13日正式启动,但“只租不卖”。今年共编列了4500万元持续进行作品收购,加上其他人事行政支出,每年预计将投入7000万,以鼓励年轻艺术家。对此,首都艺术事业董事长萧耀批评说,艺术银行只是半调子,市场机制还未规划,营运成本高,恐撑不久。
文化部筹备1年多的“艺术银行”,13日上午在台中市自由路“银行街”正式开幕,文化部长龙应台、台中市长胡志强与10位赞助企业家,分别在艺术银行中“开户”,现场邀请了28位艺术家共襄盛举。龙应台针对艺术银行推动的初衷时表示,“就是让全世界看见台湾的艺术品,也让艺术家进入台湾社会与民众的日常生活。”
作品只租不卖
艺术银行是2013年文化部推动的政策之一,透过艺术作品的选购、租赁,让公共空间成为台湾艺术家的生活画廊,第一年经费编列新台币3500万元,第一波征件中,共购入346件画作,今年更编列4500万元持续进行作品购藏,再加上其他人事行政支出,每年预计将花7000万在艺术银行上,未来公营机构、私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都能租借。
文化部表示,在流通机制方面,将采取“只租不卖”的方式,开放政府机关或民间企业承租,以收购价的0.4%承租给民间企业,最短租期为3个月,最长1年。“艺术银行”的运作方式,是提供一个中介机构与平台,将收藏的艺术品提供消费者购买或租赁,再运用出租艺术品的营收购买艺术品,以支持年轻艺术家,但目前并未开放给个人申请作为私人住家使用。
盼促进艺术市场
文化部艺术发展司长张书豹表示,成立艺术银行的目的是希望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目前还不至于会发生市场炒作作品的问题,因为采取征件措施,就是希望年轻艺术家展现自己;若未来客户稳定,台湾各个商业机构,例如饭店房间或民间机构都开始租用,国人也更有机会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提振艺术风气,否则以往公部门或外交部几乎都使用“赝品”来当装置艺术,对国际形象也造成损害。
艺术市场应活化
“艺术银行只做了半调子,并没有规划好市场机制。”萧耀说,他看好鼓励年轻艺术家的作为,但每年耗费庞大预算,却难有盈余,艺术银行恐无法支撑太久,且与文建会92年规划的“青年艺术作品典藏计划”有何不同?仍是放在“仓库”库存,没有拿出来,久而久之,作品保养与运送都是成本问题,若租金提高,国内市场不见得能接受。
“艺术作品应要活化,让市场决定作品价值,并进一步与画廊合作。”他建议,鼓励年轻艺术家是好事,但长久下来,艺术家的作品价值不见得能提高,若害怕艺术作品发生炒作之嫌,文化部也可设置公平交易平台或基金会,让民间艺术团体共同监督,艺术家能不因商业利益而影响创作,政府也能从中中介,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