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剖中国画的构图问题
中国画构图首先碰到的就是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谈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涉及的方面很庞杂。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捋出一个头绪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现在的构图提法包括内容与形式、法则和结构、对比与调和、均衡、调性性、黑白灰等,这些说法都是从西画引进来的词汇,中国画关于类似提法的法则是,南朝谢赫讲的“经营位置”,另外还有章法的提法,再还有就是“式”与“样”的说法,对于“式”如高远式、平远式等,样则是指某家样,“样”其实也是创作的粉本。如齐白石做的案头功夫很扎实,他就有很多样式,也就是他在创作时接见了许多前人的样式,作为创作素材。他在年轻做木匠的时候见到好的刻花,就描下来,积累了许多花卉的样本,以至于,在他衰年变法的时候,就讲到了“大翻陈案”,经过他自己的提炼加工,最后能够达到“齐家样”。
以上就是我们传统关于绘画构图的三个提法:一是经营位置,二是章法,三是样式。下面我就着重讲这三个问题。
关于经营位置,《山水诀》(据传为王维做)里讲: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着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经验谈。通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一决非对景的经营位置的经验之谈,实际上是不依照现实的自然景观,从创作经验的角度给我们一个口诀,或者说是规律,说的是理法,所谓狂怪求理。也可以说是经营位置的诀窍。它没有对绘画作品的审美取向做任何评价,只是告诉我们各种物象如何安排更合理,很像一个工匠师傅在给自己徒弟讲授的口诀。所以有人怀疑不是王维写的原因也在与此。古人在讲经营位置的时候大致都是做类似之谈,而没有现在我们所说的构图的那套理论。古人在经营位置的时候主要是讲上下的位置、左右的位置、对角的位置。即所谓的占天式、占地式、中心式。在南宋时有“马半边,夏一角”之说。古人在将经营位置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而是多用比兴的方法,比如将构图的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做比较。在画面的物象安排处理上,要讲究尊卑高下,主宾关系。和儒家君臣父子的社会伦理关系是一个道理。如《芥子园画谱》上面说的:“群山环抱,如君臣朝祭之势。主峰是君,群峰是臣,他没有告诉我画面如何安排,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一种比拟。
在文人画出现以前的绘画,重样式,重技巧,而文人画出现以后,尤其是元人,重笔墨迹象,重意境。
对于章法的理解,实际上古人认为,作画之法如同文章之法,讲究起承转合。即画面如同做文章一样。关于起承转合,我的老师吴镜丁先生就跟我讲过:石为起,树为承,路为转,峰为合。他讲的这个起承转合,很像S形的太极图的关系。起承转合的核心就是一个字——连。连成一种脉络,连成一种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字很注重呼应关系,而在绘画里面也是如此,只有画面的物象互成呼应之势,才使的它们不孤立,而互成因果。绘画章法来自文章的文法,它从书法的章法里面也有很多的借鉴。在《书谱》中讲“一笔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绘画也是如此,所以石涛的一画说:“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腕不虚则画非是,画非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无论是文章之法还是绘画之法,都来自——道,道实际上是讲一种规律,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如太极图。阴阳相互交替,互为转换,互为因果,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又黑白分明。是对自然界的规律之说,也就是朴素的辩证法。
着名美术家李泽厚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总结为:有意味的形式。接下来我着重谈谈所谓意味。中国画讲究写意,所以在中国画的构图上讲究内证的文化,要求作者注重内在的感觉,什么是干裂秋风,润含秋雨,我们很难通过语言来准确地描绘,这就要用一种感觉去体味,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效果去让人品味。构图其实就是在营造一种意境,表现一种意味。
中国画的构图来源于内证,而西方绘画的构图法则基本上是来自科学,它讲究表现客观。关于西方绘画构图,美国画家布克夫说:“有几条设计布局的普遍原则,对于一个艺术家应该牢记的,一凡是带有横向线势构图的画面,通常暗示着安闲、和平和宁静,当然所以会产生这种情感,是因为人类正常的休息方式是躺着的;二斜线在一幅图画中,通常包含着运动和行动,这也是身体上的原因,为了斜线物质上支撑一个物体,正常情况下是需要力气或动作;三个一金字塔形似不会滚动和倾斜,庞大而稳重的物体通常也是这种形状;四锯齿状,通常包含着痛苦和紧张;五圆形通常和娴静,柔和相联系;六 “V”形表示不稳…… ”
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他讲的很科学,他是用科学的规律来解释绘画的构图,因为西方的绘画和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就必须讲究科学。但是从我们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就觉得很小儿科,我们的文化理念是重视——以意为之。西方绘画构图是来自于自然,是锻炼的、概括的、科学的。西方绘画的发展几乎也和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同步的,如在西方绘画构图里面讲究黄金分割,讲究逻辑,甚至还用数字来计算。比如黄金分割与人的视线角度有关系,甚至和人的血压也有关系。其实在中国画构图里面也有黄金分割的因素,如花鸟里面讲究“三七出枝”,这也是符合黄金分割的视觉最佳状态。
西方绘画和物理学的重心均衡、失衡,在对光学的研究也运用到绘画里面,素描完全是光学分析:三大面,如黑白灰的关系;五大调子,见光面、反光面、背光面、高光、向光、分析的很严谨。另外,西方绘画还善于利用人的错觉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如黑白灰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关系;运用心里错觉,来表现色调的冷暖,充分调动了人在感觉上的正觉和错觉的关系。因此,数理、物理、生理、心理都对西方绘画产生作用,由此也产生了光影素描体系、光影色彩学体系、成像懂得透视原理等,很多绘画的法则。这就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不同。
而西方绘画的构成说,对当代艺术创作影响很大。构成包括很白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甚至还有肌理构成。它来自上世纪德国一所学院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完全的、设计的、科学的艺术体系。
构成的基本原理及法则是把画面所有成分提炼出来,类分成画面构成的元素概念,如绘画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点、线、面;形状三原型:三角、方块、圆形;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西方绘画不重视黑白的概念,而中国恰恰非常注重很白的概念,如在章法上讲究: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等理念。在画面的边、角、面也形成了一种理念,如正副、分离、相接、重叠等等。画面的构成讲究调性,即所谓定调子,和注重画面节奏。将以上不同构成元素加以整合,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各有侧重所组成的样式,便形成画家自己的风格。
西方绘画很讲究风格,而中国画不大讲究风格,而注重品格,注重人格化的东西。
在近代绘画史上西方的绘画理念,对中国绘画有着巨大的影响,很多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绘画观念。时至今日,在高等院校地美术教学中也还是沿袭西方绘画的思想。
我的观点是,只要是对我们有用,我们都要借鉴和学习。现在地绘画功能和以往不一样了,古代绘画是供人把玩的,而现在基本上是视觉装饰,我们应对展览、出版等活动,使得我们必须面对客观存在地现实。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必须要面对当今的现实社会,当代绘画是可以从中西方绘画里面同时汲取营养,然后在作出立场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向。如果不研究西方绘画,很难创作出对当代有影响的作品,所以不可以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