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
这是一部研究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之图像符号的学术专着,旨在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对当代学术来说,视觉文化研究是艺术史研究的一部分,是艺术史研究的一种理论、观点和方法,也是其实践。在此学术语境中,本书既是一部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的专论,也是一部视觉文化研究的导论,其特征是以视觉艺术研究为焦点,立足于具体的作品分析,探讨艺术图像的符号及其结构问题。本书借符号与结构的关系而提出“符号诠释的世界”,尤其是关于这一世界的“蕴意结构”观,此观点来作者自个人的学术积累,是作者的一己之见。
视觉文化研究扩展了艺术史研究的领域,也使艺术史研究得以深化,但怎样深化,学者们意见不一。本书作者认为,深化之处在于解读图像符号,由此出发而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重新观察艺术现象,重新考察艺术史,这便是一个新视角。
本书是通过符号解读而阐释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一套理论,研究对象是图像符号,研究方法是符号分析,并在当代批评方法论的基础上,借鉴图像学、叙事学、传播学和阐释学方法。与此相应,本书所涉的主要概念,来自视觉文化和艺术史研究,来自图像学、叙事学、传播学和阐释学,也来自当代批评的诸种理论,其中的关键词是图像、再现、叙事、凝视、结构。
作为一家之言,本书的学术观点是从图像符号入手,在四个维度上诠释视觉艺术:其一,就作者之维而言,艺术家对意图的表述具有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种编码语言;其二,就作品之维而言,艺术图像的内在结构具有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个密码层次;其三,就读者之维而言,观画读图者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具有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个解码视角;其四,就语境之维而言,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对艺术的作用和制约,也在于形式、修辞、审美、观念的四个方面。这四维之和,构成了“符号诠释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表象是艺术图像的“视觉性”,以符号的能指为外在形式,可称形式符号。在视觉性的背后,则存在着作者与作品、作品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跨时空、跨文化的阐释性互动关系,涉及到这三种关系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非视觉的语境因素,而语境与视觉文本的统合,则揭示了符号所指的蕴意,是为观念性。从形式到观念的过程,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此过程是一部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层次渐次递进、深化、上升的实现过程,而这一实现则得益于密码的编制与解读。正是这一符号化过程,成就了本书的“蕴意结构”观。
这就是说,“蕴意结构”存在于“符号诠释的世界”里。图像符号的诠释是一个认知过程,呼应了哲学的认识论;符号学以及相关的图像学、叙事学、传播学则是具体的诠释方法,呼应了哲学的方法论;作为本书之核心的“蕴意结构”,则是对艺术本体的描述,呼应了哲学的本体论。不仅如此,由于“符号诠释的世界”得自作者、作品、读者、语境四维之和,于是,“蕴意结构”便超出了本体论,进而涉及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这部专着不仅仅是形而下的图像诠释,而是一种形而上的符号诠释学,本书作者称之为“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
本书字数三十七万,附图八十,2014年夏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