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与夸张
提炼与夸张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如果缺少了这个手段或者这个手段处理得不恰当,艺术“创作”便无从谈起。摄影是完全照搬现实的,但真正可以称之为艺术的摄影作品也仍然是少不了其后期处理手段的。但是提炼与夸张又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提炼属于意蕴的确定,夸张属于造型的确定,一内质一外表。内质提炼不恰当容易变成幻想,外表夸张过度则容易误入漫画化。中国大写意创作特别需要警惕的就是漫画化倾向。一旦误入漫画化就会使自己的作品显得粗疏浅薄、空洞虚妄而充满恶浊之气,令人厌恶。
所以中国画大写意的创作既不可照搬现实,也不可无限夸张。齐白石老人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是一帖警世良药!而黄宾虹先生讲的“绝似与绝不似”又是对提炼与夸张认知上更加精深的浓缩与提升。
大写意大在精神与气派,而不是篇幅;写在方法的正确,而不是胡涂乱抹;意在思想的准确表达,而不是盲目的堆砌。如果分不清写意与漫画之间的区别,就会走入岐途,而一旦误入岐途形成审美和手法习惯,再想退回到正途就难上加难了。
京剧《三岔口》中有一段夜打戏,舞台上灯火通明,如何表演“夜”的场景呢?于是台上出现一支蜡烛,台下的观众马上就感觉到了“夜”的氛围。这是典型的提炼与夸张的绝妙手法,十分值得我们在绘画创作借鉴和运用。艺术创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所以需要提炼夸张,而提炼与夸张的结果必须起到启迪的作用,从而达到读者和作者心理上的互动,这样的作品才会叩人心弦,引人入胜,而不是提炼夸张到让自己与别人都莫明其妙、一头雾水。
白石老人和赖少其先生在他们生命最后关头的作品是他们一生对生命和艺术认知的结晶,是提炼与夸张的经典之作。虽然夸张到极点,但仍然看不出有丝毫的漫画倾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生对艺术创作认知上的深度提炼,才不至于使自己的作品走向漫画化。西方毕加索的作品夸张到人有“三眼二鼻”,那种对生命本质富含哲理深度剖析的作品,却丝毫也没有显出漫画化倾向。这一切是什么原因呢?是修为、领悟、积累而修成的正果!齐白石,赖少其作品与毕加索作品相比较起来,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本能,后者则是表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感谢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是他们不朽作品的生命力,穿透力,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