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浅论中国写意画的线条

2014年02月13日 10:14:2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写意画是以毛笔线条为骨干来完成的。所以尤其对线条的质量就有了特别高的要求。

中国画线条的本质是中国书法,所以在传统学习中国画的初级阶段和一生的创作活动中,对书法的临习和掌握,要求甚至高于对绘画的临习要求。中国画独到的玄妙、神奇之处完全依靠线条的质量来体现,因此只要线条质量出现问题,想画出一幅好画来,基本上只会是空想。

线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笔锋与力度的巧妙运用。用笔的基本方法可以参考书法中的“永”字八法,而在绘画中的用笔变化万千,所以方法又不能受制于永字八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在绘画中使用的笔法变化又必须以永字八法为原则,容不得半点背离,一旦背离,线条的质量便无从谈起。

力度的运用在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只有运用力度的这8个字恰当配合以永字的8个法,又经过长期的训练积累,优质的线条才会出现。

优质线条的特征无论在起迄和运动中,均能够表现出犹如人体脉搏的生命律动,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高山崩石,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动如脱兔。凡此种种都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中产生,关键之处更在于动中有,静中有动。动静交织的分寸把握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许多年以前林散之先生对我讲:“用笔线条的好坏,在于入不入纸,入纸就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林散之老人讲的话其实是有关用笔的一个大原则,而做到“入纸”的基本保障就是我上面讲到的有关笔法与力度的运用技巧。如果缺乏力度与笔法的正确运用,“入纸”就做不到,非但做不到,就连什么叫“入纸”的表象看也会看不懂。如果是这样,那还谈什么画好画不好画呢?

现代美术教学从素描到写生,从写生到创作。一缺力度与用笔的方法,二缺大量临习碑帖,名画的借鉴过程。因此大部分现代中国画在内质与表象上就必然离传统中国画的“味道”越来越远了。

线条依靠用笔,用笔依靠节奏,节奏依靠用力,用力依靠用腕,用腕依靠情绪,情绪依靠心理。当造型问题解决以后,一切力度和法度就在这种连锁的、内外交织的过程中进行,从而好的作品就会在这种进行中产生。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