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术与文史相结合
稍具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燕京八景”,可这景到底什么样,到哪里去看,十有八九是答不上来的。所谓“燕京八景”,是指清帝弘历在乾隆十六年(1751)御定的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对于这文献中的“燕京八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若想去了解和探究,从画家们的笔下风貌去感受一番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12月9日,反映古都风貌的“北京神韵——重大历史题材中国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作品除了“燕京八景”外,还有8件巨幅作品:反映北京早期自然生态环境的《燕蓟形胜图》,展现北京近代历史文化风貌的《古都揽胜》、《南囿秋风》、《圆明神韵图》,还有将颐和园、北海、香山、长城等人文自然景观纷呈于纸上的《颐和春色》、《盛夏琼华》、《香山秋韵》、《雄关冬雪》。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在于文史专家和美术家密切合作,在表现北京重大历史题材上,开辟了文史与美术相结合的路径。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为举办这次展览,北京文史馆组织了馆内精干力量,在创作中,文史专家全程参与,充分论证,提供丰富素材,为书画家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书画家则满怀激情,多次深入采风,反复讨论创作方案,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何为“重大历史题材”?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韩朴认为:“对于本地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可以纳入到重大历史题材里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吴建雍认为:“重大历史题材应该以历史事件为主,包括人物和事件发生地点、场所和环境。‘燕京八景’是北京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浓缩,中国皇家园林包括自然环境、山水和人文建筑,建筑更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完全可以称得上重大历史题材。”参与创作的北京文史馆馆员金连经说:“我们文史馆有一大批专家,像韩朴、尹钧科、王岗、吴建雍诸位,什么该画什么不该画,他们起了很大作用。”
此次画展题中之义除了要体现“重大历史题材”,还得用山水画形式,作为“命题作文”,怎么选择题材、如何构图造型,与会专家和创作者都认为难度极大。“我们画山水画不是突出某些山、水,而是有重点的处理。像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带有历史题材,得全面概括还要一点不落,这是一个难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孙克如此评价。参与了其中4张巨幅画题词的中华书局编审刘宗汉认为“命题作文把画家创作空间压缩到了最小的限度,创作这些作品是画家戴着枷锁创作”。参与7张巨幅作品创作的画家郑山麓介绍了创作体会:“我们确实出了很多想法和心血,包括体力上的工作,我们每天工作9个小时。风格上放弃了很多,比较突出的是画圆明园,我们参考的是乾隆御定的圆明园四十景,在表现中我们放弃了现在习惯的渲染,起码和意境说上话。”
与会专家也直陈作品的优缺点。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表示:“这种大规模的创作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全景的表现上,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评论家刘曦林在发言中提出了新思考:“以后画圆明园,可能我们要画出对圆明园的反思。文史馆不能老搞古代,还有面临近代,对历史怎么反思,提出一些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