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美术馆不是货仓:要重视学术含量

2013年12月12日 09:37: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个标牌,没想到引发了那么多“口水”

9月,常熟庞薰琹美术馆举办了“图画先行——庞薰琹图案艺术精品展”,展出庞薰琹的84件图案作品。并非大展,作品也并不前卫,但还是引发了2013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评审会评委和同行的注意,原因无它——一个县级市立美术馆,连续两季推出在主题、设计和公共教育活动诸方面都有新鲜看点的展览,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近日的评审会上,庞薰琹美术馆又“拔份儿”了。“在展览作品介绍方面,我们给每件作品都配了中英文对照的解读文字。”该馆典藏部主任夏淳在陈述中的这句说明,成为此次参与评审的30家美术馆中的独一份。这个看似能加分的点,在评委、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那里直接扣分:“做展览,我们得考虑项目成本。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明显单位成本过高,而且在常熟这样一个地方,会有多少外国观众来看展,外国人里又有多少是英语观众,这么做,有必要吗?”而不少评委却直接为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做法点赞:“国际化、专业化,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在当地可能效果不明显,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展览项目直接挪到南京、上海甚至出国进行馆际交流,这样这个标牌的作用就大大突显了。”

一个标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却完全基于一个事实:在2013年度5个月的展出时间内(部分美术馆精品季展览还将持续至明年),30家全国各地美术馆的3200余件展品面对120万人次的观展人数的背后,不仅是文化惠民力度的提升和中国美术馆事业向美术博物馆模式的转型,更细微的是美术馆从业者已经开始将一个展览做成一个文化项目。

对公共关系的渴望

不仅是标牌,数字有时也很惊人。一个省级美术馆馆藏绘画展日平均参观人数达三五千人次,馆方数据刚一报出来,下面的评委都在交头接耳:怎么算的?把开幕式人数也加进来了?“一个小馆,一天好几千人的访问量,可能吗?目前我们没有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数字的追求,反映的是各馆对公共关系的渴望。”陈履生说。“有水分的参观人数,反映出大家的焦虑——如何证明自己的展览有社会效应?似乎只有参观人数,但一个真正好的展览,其实是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的。”评委、北京大学教授丁宁说。在“好的展览”的命题下,第二季的美术馆精品展出季评审要求更高。“大家都把家底拿出来了,但要注意的是,有的题目太大,但作品都是小品,不足以支撑展览的主题。”陈履生认为,“帽子大身形小”的展览异象,反映出有些馆还没有认真研究自己的藏品,“名不副实,是对藏品的不了解”。

相对于藏品不够充盈的美术馆想做学术主题的尴尬,去年各馆还多有“哭诉”,今年却纷纷行动起来:以展览带动收藏。“我们最大的一批收藏来自2008年举办的‘暖流’展,是举办此次‘巴蜀丹青缀英’展的坚实基础。”成都市美术馆馆长助理江溶说;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国立北平艺专陈列展(国画部分)时,在梳理美术史资源的过程中,发现缺失部分老先生的作品,积极与家属取得联系;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水印年华展,汇总在世水印版画名家口述资料的同时,还为收藏版画提供了便利;浙江美术馆的“为艺术战”展览筹备期间,得到宋忠元捐赠的《闲庭消夏》、董一沙捐赠的董希文的《女青年》;中国美术馆的“走向西部”展览中以展带藏的经典案例,是孙宗慰的《蒙藏生活图卷》…… “馆藏是立馆之根本,但后续的鉴定、挑选、研究,则是活馆之要义。”评委、中央美院教授殷双喜认为。

动起来,走出去

拿出特色,是各个馆在面对馆藏时的共同选择,湖北美术馆的水彩、陕西美术博物馆的拓片、云南美术馆的银器……因浓郁的地域风情而令人向往。但,这或许是局外人看着新鲜的猎奇心理,美术馆从业者又要从鸡蛋里面挑骨头了。“过于注重地方特色的倾向值得我们深入讨论,本地人过于熟悉的品类,还会成为当地观众参观的首选吗?”丁宁发问。当地域特色成为软肋,当英文标牌引发争论,当收藏越来越成为美术馆发展的基石,给当代美术馆提出的重要路径是“走出去”,“题目有点大的话,可以把别的馆藏资源借过来,才会形成浓郁的美术馆文化效应”。丁宁说。当收藏经费、展场面积都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什么是最大的问题?“策划、理念,为什么别的馆会借藏品给你?因为你有了一个绝妙的idea,自然会吸引好的作品流通。”丁宁的想法和殷双喜不谋而合。“美术馆已经从中介、搬运工的身份,转型为知识生产的平台。一个展览,就可以发现和充实一段艺术史,这样的展览策划理念,不愁没有好的藏品。”就好像“图画先行”展览,通过向河南南阳汉画馆等机构借出和购买高仿青铜器和汉画拓片,有效地开掘了作品的多面可能性,从一个小的展览命题,延伸了文化的含量。“但这需要专业学术研究人才的引进。”在殷双喜看来,人才是馆际竞争的核心杀手锏。“台南美术馆做一个台湾雕塑史的展览,研究人员先做了5年的雕塑史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5年的藏品征集和收藏工作,之后再筹备展览。这个展览的学术含量、艺术史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可想而知。”

好点子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助力收藏,也可以有效解决项目单位成本过高的忧虑。殷双喜认为,藏品和展览开展馆际交流巡回,一个馆可以出几件精品,集腋成裘,几个馆联合就可以推出一个好展览。“小馆能否辐射到周边地区?北京的场馆可不可以巡回到天津、河北?”以项目来运作和流动,“一展多吃”,可以有效降低展览的成本。美术馆专业人士号召大家“动起来”,在策划、展品、主题、公共教育、宣传等方面多迸发新颖的点子,这样,或许来年,第三季的精品展出更有看点。“提到精品,就是美术史上的名作,现在我们缺少一些类型更多样、展现当下人生活和感受的展览。其实新材料、新媒介的展览,在互动性上可以有更大的突破。”评委、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说。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