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写出中国力量
读过韦辛夷最新创作的巨幅画作《闯关东》,让我们在欣喜中感慨良多。在中国人物画的长廊中,曾有过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周思聪的《总理和人民》等名作,辛夷对先贤们充满温情与敬意,循着他们的脚印从容前行。《闯关东》以饱满厚重的笔墨,恢弘壮阔的构图,赋予作品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彰显出画家丰沛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勇气。让我们对中国人物画创作有了新的期待。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闯关东》,画幅足有6米宽、3米高,60多个人物错落有致地走进画面。这些不同经历不同命运的生命个体,背负着世世代代的苦难和背井离乡的痛苦,携带着简陋的行李和近乎原始的大推车、木扁担等家什,不约而同地来到山海关下,即将踏上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漂泊之旅。透过那些迷茫、苦涩的眼神,激起我们无尽的牵挂和忧虑;望着那些难舍故土的表情,心中荡起难以名状的无奈和痛楚……就连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细部,画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怀。
面对这个饱经忧患的生命群体,画家以炽热的感情挥毫书写。辛夷是真诚的,他忠实于真实的历史存在。在创作《闯关东》的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从那些真实的文字和图片中,他倾听着感悟着那个时代的呼吸和脉动,经过长时间的吸收和消化,融汇进他用笔墨塑造人物的艺术本体。他坚持艺术真实性的原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民的贫穷、无奈和悲苦。由于赋予了作品以审美关照,通过简洁又富有内涵的笔墨语言,从众多人物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穷困潦倒、屈服于命运安排的绝望心态,却从中领略到一种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辛夷的“胃口”很好,从不忌口,凡有利于他的艺术创造,他都毫不犹豫地拿来。他博览群书,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他躲开喧嚣功利的俗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在文化的有力支撑下,对先辈艺术家们在笔墨方面的成功经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地增强了他在中国人物画创作方面的力量感和厚重感。
从《小岗村之夜》、《马陵道》、《广陵散》、《大地之子——袁隆平》一路走来,到今天的《闯关东》,充分展现了他在笔墨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同时,面对《闯关东》这一具有史诗品格的题材,辛夷从提炼主题、塑造人物到精神内蕴,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大胆地融合了山水、花鸟等画的笔墨技法,创造出人物画笔墨气质上的硬度和厚度,且完全和体面造型的坚实感融为一体,将笔情墨趣的美,自然地熔铸在人物形象与精神中去了,同时,其用笔、用墨与宣纸沉着而飘逸的结合,赋予人物形体以特指的象征意义,从而生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完美地实现了展示人生磨难和陈述历史曲折的宏大主题。
在构图形式上,《闯关东》既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平远法”的散点透视,又借鉴了西画焦点透视的技法,二者结合得浑然天成。具有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一组人物是画面中间一组雕塑般的群像,其中有饱经苦难却不甘奴役的山东汉子,也有稚气未脱的少年儿童。透过各种各样的表情和神态,读出对前途的迷茫和梦想,最能触碰我们心灵的是那些妇女和孩子,令人生出难以诉说的痛楚,怒向天地间,敢问家在何方、路在何方?读画至此,从艺术深处冲决而出一种人性的力量,让我们心旌摇动。
看过《闯关东》,我们有好一阵子默默地对视无语,胸中冲腾着无限激情,思绪缠绕在画里画外。放眼望去,当下的书画界,虽然不乏清洁之士和优秀作品,但总让人觉得其中弥漫着一种浮躁气和铜臭气,严重地玷污着艺术的高贵与纯粹。这些年来,辛夷躲进画室成一统,孤独面壁,始终保持着一种艺术创作的沉浸状态,心中无挂碍、无污浊,在先辈艺术家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感召下,揣摸着“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艺术张力和审美理想,在《闯关东》中,用笔墨大写出了民族精神和中国力量。
艺术无止境。希望辛夷志存高远,从各种利益的围剿中突围出来, 破除相的执着与色的迷恋,抵达无心无待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境界,这样的创作姿态,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