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参与了艺术品的价格垄断
日前,国家发改委对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六家涉嫌价格垄断的企业,开出了共计6.6873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对涉嫌操纵黄、铂金饰品价格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以及老凤祥银楼、老庙等5家金店进行了千万处罚。“反垄断”一词顿时大热。
相对奶粉、黄金市场,艺术品市场更加让人难以捉摸。个别画家的作品动辄上百万、上千万,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是谁规定的这样的高价?艺术品价格逐年暴涨到底存不存在价格垄断?又是谁参与了艺术品的价格垄断链条?业内的资深画廊投资人告诉笔者,艺术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中秋过后很多艺术品价格会存在一个小的涨价季。而三到五年之间,是艺术品行业一个大的涨价区间。在2008年、2011年两个代表性年份国内几乎所有的艺术品价格都上涨了一倍。而在2003年到2013年这个十年区间,国内大多艺术家作品价格上涨幅度平均超过20倍。这个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世界顶级奢侈品的涨价速度。
相比世界顶级奢侈品销售的创意、公关、市场、销售门店、官网等不同的运作渠道,那么,中国艺术品作为艺术家独立创作、独立完成、独立销售的独特商品,这个链条很多艺术家们既充当了设计师、企业CEO、公关专员、低端销售员,还充当了财务总监等职责。因为直到现在,很多中国艺术家不愿意把作品完全交给画廊和拍卖行代理,他们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原则,画廊也给、自己也销售、拍卖也上,但是都靠当时心情决定。如果看到同等级别的艺术家开始涨价了,听到此消息的另外的艺术家说不定也会临时涨价,因为一切要和别人平起平坐,这是中国人的攀比心理在作怪,艺术家同样没有免俗。
如果单纯认为艺术品价格艺术家说了算,那就大错特错了。拍卖行、画廊、美术馆无一例外地都参与到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充当了幕后推手。一位艺术家从一文不名到每件艺术品都价值百万,与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是分不开的。
广大的艺术品藏家也是艺术品价格暴涨的推手,如果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流传在高端商务或者特权人群中,那么这些作品离价格暴涨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了。曾经,引起全国艺术界一片哗然的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资产份额产品以及后来陕西文交所推出了不到半个月就叫停的艺术品资产份额产品,都让人见识了资本疯狂的力量与不少民众贫瘠的艺术品收藏常识。
不收藏实物,而收藏一些可笑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份额产品。并且收藏艺术品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投资了会升值,这迎合了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多么痛的领悟啊。是啊,长此以往穷人是玩不起收藏的,但是有钱的人收藏的东西就一定有品位吗,这也是让人疑惑的!就如日本人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曾在国际上大量收藏梵高等很多大师的作品。结果现在看来,很多作品现在会永久地留在日本了。因为价格泡沫之后,据说当时的作品很多被鉴定为赝品,并且这些作品即使是真品,价格也都比当时缩水了很多。
艺术品价格垄断的实质就是艺术家捆绑了画廊、拍卖行和一些伪专家,以恶意哄抬价格、操纵艺术品市场,使藏家蒙受巨大损失,提前“吃”掉了艺术品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升值空间,或者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以伪当真,蒙蔽收藏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敛财目的。让人郁闷的是,国家发改委现在只能先关注民生产品的价格垄断问题,对于关注度相对较小、涉及人群并不广泛的艺术品价格垄断问题还没有伸出拳头。看来除了艺术家自检外,收藏者们也要学会对艺术品价格垄断说“不”。让价格高得离谱的艺术品回到高阁吧,让艺术家都回归文人气,让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要高价。也请税务部门管管这些离谱的定价,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