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光:当代书家应重拾 “自书诗文”传统
过去中国传统文人,大多诗书兼擅。自书诗文,交互切磋,往往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今天这种传统正在渐渐式微,但如今仍有部分书法家在默默坚持这一传统。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桂光就是其中一位。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张桂光自书诗文展”,7月12日在广东画院举行,这也是张桂光的首次个人书法展览。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涵括了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和条幅、斗方、中堂、对联、扇面、手卷等多种形式,内容皆为历年创作的诗词、楹联、序跋、札记、论文等内容,诗词意境清新,格律谨严。张桂光曾师从古文字学大师容庚、商承祚,尤其强调古文字形体的严谨性。他曾为全面掌握金文,对一万六千余件铜器铭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其代表作《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更是得到容庚、商承祚等多位学者的赞赏。
如何延续“自书诗文”这一文人传统?书法的创新与传承如何保持平衡?目前广东的书法创作状态处于怎样的处境?未来将有怎样的发展前景?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张桂光,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谈传统创新
赞成书法家要文人化
南方日报:本次展览体现了您的哪些艺术特色?
张桂光:我对这次展览本来没有太多考虑,从前也没有做过个人的书法展览。本来我想将自己历年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作为我书法研究历程的一个总结。早在2010年,中国书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旭光就曾经大张旗鼓地提出“书法家要文人化”的口号,提倡书法家“自书诗文”。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永正建议我,开办一次“自书诗文”作品展览,更能全面体现个人在诗歌和书法两方面的创作理念。
我过去的作品以抄录古代诗词为主。这次要做“自书诗文”的展览,大部分都要重新创作。我希望通过这些创作,传达这样的一个理念:要真正继承传统,就必须应对传统进行更深的发掘。
南方日报:“自书诗文”是文人书法的重要传统,您认为书法和诗歌的创作之间存在哪些相通之处?
张桂光:书法本来就蕴含很丰富的文化要素。在过去,书法家一般都是文人,他们将书法作为日常的交流工具,而把诗词作为灵魂的支柱。“自书诗文”既是他们的基本功,也是他们消遣的旨趣所在。书法和文化修为有很密切的关系,古代的书法作品既包含运笔的优雅,也包括谋篇布局的美感,还有临场情感与书写内容的相互升华。读者具有多深厚的文化修养就能领略到书法中多少的美,修养越高的人领略到的内涵就越多。
南方日报:在书法的传承和创新之间,您认为需要怎样的平衡?
张桂光:现在很多人讲“继承传统”,简单地理解为模仿几个字形,而没有深入考究众多的传统风格流派。这些传统都是需要进行深入挖掘的。我认为书法的创新,应当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是“另起炉灶”。现在的一些人老是强调个人面貌,以为歪歪扭扭就可以突出自己的风格。正如一个人的五官位置都是差不多的,革新不是通过五官位置的变化来实现,而只是五官的细部变化,创新还需要通过个人气质和修养的提高来实现。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当注重传统,而不需要过于着意创新。创新是水到渠成的,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创新的底蕴和可能。此外,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进行书法创新的。我自己就不属于创新型的书法家。一个时代需要很多积累,才能产生创新型的人才。天才虽然少,但我们每个人还是可以着力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
谈书坛现状
当代书法家常写错别字
南方日报:您认为“自书诗文”这种传统,在今天受到了哪些冲击?我们又该如何传承?
张桂光:“自书诗文”对书法家的文化修养要求很高,现在的学科分科太细太多,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要求他们都在书法之外还花很多时间进行诗词创作。现在的书法家把字写对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自己创作诗文。许多书法的学习者过于急功近利,想走捷径,在全国展中展出、获奖。在这些表面的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而在文化素养上却得不到提高,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有些错别字的问题很严重。比如“子曰诗云”的“云”,繁体字是没有雨字头的,很多人却想当然地在上面加上了雨字头。还有,“征伐”的“征”和“征(徵)收”的“征(徵)”现在写法是一样的,但繁体字却不一样,很多人却把它们写错。即便如此,我在研讨会上提出不写别字的意见,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书法不是文字学,强调不写别字反而扼杀了他们的艺术灵感。因此,在目前这样的风气之下,我也不主张学书法都要自己写诗词,但是增加这方面的修养还是必要的。
南方日报:对于目前广东书法的发展,您有怎样的看法和期待?
张桂光: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广东在继承传统的方面,一直都做得比较好。当时广东有一批传统修养深厚的老先生,他们在书法传承方面抓得很严。而且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优裕,因此对所谓的书法大奖、书法大赛远远不如北方那么热衷。书法比赛大多会吸引以书法作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人,他们很多都瞄准全国奖项,评委喜欢什么就怎样写。但广东的这批书法家往往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一种“玩”的心态,不拘一格,也不受所谓评委的指挥棒所左右。
以前广东跟风的问题没那么严重。然而近10年来,由于提倡与全国接轨,原来广东书法保存的很多地方特色都已经消失了。当然,跟着全国展的游戏规则走我不反对,但一定要打好传统基础,扎扎实实做好传统功夫。